近期,中国与欧盟就中国产光伏产品在欧洲市场的倾销问题达成了和解。欧盟是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市场,此前,中国产光伏电池的6成出口欧盟。但今后的相关贸易量将受到限制。而无法进入欧盟市场的中国光伏产品将转而流向日本。得益于日本国内实施的电力收购制度很多日本企业今后也将面临潜在的威胁。
中国企业蓄势待发
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制造商、中国英利绿色能源的负责人曾明确表示要大幅增加对日本的出货量,计划将今年的对日出口量累计增加到45万千瓦时,相当于去年的20倍以上。这一规模也已相当于日本国内第5位的三菱电机的产量。
采用英利光伏电池板的光伏电站(日本北海道带广市)
英利的员工大多数平均年龄在20~30岁,都是每天一大早就开始学习英语会话,长时间从事工作的所谓“工作狂”。去年,英利取代中国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成为业界的全球龙头。英利希望增加对日出口的背后正是中国与欧盟间存在的贸易摩擦。
欧盟委员会去年秋天因怀疑中国光伏产品对其市场低价倾销而启动了调查。中国2011年对欧盟的出口额达到了210亿欧元,一旦受限将对中国的出口产生严重的影响。为此,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寻求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就解决该问题进行磋商的同时,对欧盟产葡萄酒展开反倾销调查等,与欧盟展开了政治上的周旋。
在7月份双方达成的和解内容中,主要针对中国出口的产品设定了“最低价格”和“数量上限”。具体内容没有公布,但据称最低价格为每1瓦时的发电能力合0.56欧元,而数量则被限制在每年700万千万时。这一数量上只相当于欧盟年需求量(约1500万千万时)的近5成左右。因此,将近有500万千瓦时的光伏出口产品将找不到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