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
百兆瓦阳光校园金太阳光伏屋顶工程”,将覆盖全市所有具备条件的大、中、小学校园及相关教育设施的建筑屋顶做太阳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为100兆瓦。预计2015年工程全部完工后,每年可为北京近千所学校的师生带来约1.2亿度的绿色电力。
今年5月,首批校园屋顶光伏项目的61所学校均已具备发电能力,这些学校主要分布在海淀、朝阳、东城、延庆等区县,每所学校的装机容量从几千瓦到几百千瓦(1000千瓦=1兆瓦),总装机容量是5兆瓦。换算成居民缴电费时常用的“度”,每年少说也有600万度。初步测算,这相当于2000多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可是,由于这些学校的光伏发电项目当初设计时只考虑全部发电量由学校自己用的方式,并没想到多余的发电量卖给国家电网。设计缺陷造成学校暑假里光伏发电没处消耗,只能把设备关停。
包括阳光校园工程在内,让多余电量尽快“上网”,把光伏发电量卖给电网企业。在国家相关政策出台后,一些用户想到了这种自找“补贴”方式。根据国家发改委确定的价格,收购价格为每千瓦时0.4002元,即用户每发1000度电,可得400元。
7月23日,北京市电力公司会议室里开了一场现场协调会。一间只有十几把椅子的小会议室里,挤进来20多人。参会的人明显分为两大阵营,一方是市电力公司营业部和朝阳、海淀等7个区县供电公司组成的“电网队”,另一方是京能集团全资子公司北京源深节能技术公司“光伏队”。会上“唇枪舌战”,却在一个小时达成一致:本市61所学校“校园光伏屋顶工程”的电力,在9月1日前完成并入电力网的手续。下一个寒暑假,这些光伏电力的生产能力将不再闲置。
事实上,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支持用电单位在学校、医院、居民社区建筑和构筑物等推广小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日前,北京市海淀区综合实践教育中心367千瓦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设施正式并网,成为截至目前全市首个将学校自用后富余的电能,卖给国家电网的发电项目。每天可生产约2000度电,日均收入800元。
“对于每个并网发电项目,国家电网都将在其送电关口安装一块计量表,以核定其向电网送电的度数。”王艳松介绍,截至7月24日,北京市电力公司累计受理光伏分布式电源并网申请71户,累计报装总容量43657.42千瓦。其中,个人报装项目19项,单位报装项目10项,以及金太阳工程等42项。
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