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从最近某些政策草案来看,我们非但没有察觉到行业中技术发展的变化并适时作出对策,字里行间依然是以产能为标准,间接鼓励产能扩张,继续扶持大而不强的一些光伏企业,而且还限制了一些正在进行将新技术产业化的企业进入行业。例如,在光伏行业准入条件中,就明确规定了对CIGS和CdTe薄膜电池的产能和效率的要求。按照此准入条件,以CdTe薄膜组件要求13%的效率为例,今后可以被允许在中国设立生产企业的只有美国第一太阳能一家,而具有中国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国产化的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将毫无机会。问题是美国第一太阳能既不卖技术,也不卖生产设备。与晶硅电池技术数十年的发展以及其成熟与标准化的生产相比,薄膜电池技术发展时间短,制造技术壁垒高,尤其是生产设备定制化程度更高,达到规模化生产所需的时间也就更长。以美国第一太阳能为例,自2002年其实现年产能数百千瓦到2006年上市前的20MW,整整用了四年。而准入条件规定薄膜企业的产能要达到50MW,确有急功近利之嫌。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形成共识,出台切实可行,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措施,以支持中国光伏行业在关键材料及设备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让中国在各种光伏技术,包括薄膜电池技术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作者为龙焱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