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6日起,欧盟开始向我国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初裁结果好于预期,但仍将对我国光伏产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在国产光伏产品价格优势荡然无存的情况下,行业正显现加速外移趋势。
价格优势荡然无存
业内人士介绍,近年来,随着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其在国际竞争中的价格优势逐渐凸显,成为全球主要的光伏产品供应国之一。欧盟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应用市场。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的数据显示,欧盟市场的光伏产品主要产自中国大陆和台湾、韩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且按销售价格区分,今年5月,产自中国内地的光伏组件约为0.66美元∕瓦,台湾、韩国等地产的组件约为0.73美元∕瓦,美国、欧盟产的组件约为0.8美元∕瓦。
但此次欧盟征收的临时反倾销税将使中国光伏产品丧失这一价格优势。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处王世江介绍,欧盟在初裁中将临时反倾销税率定为11.8%,正好卡住了中国光伏产业的脖子。“11.8%的税率意味着中国光伏组件的销价将抬高至约0.78美元∕瓦,其价格优势将荡然无存。”
对欧盟此举,江苏一家光伏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欧盟原来是我们公司主要出口目标市场,一年出口50兆瓦左右,金额4000多万美元。去年他们发起反倾销调查后,我们不得不收缩这个市场,今年以来只出口2兆瓦。现在1瓦只卖约4元人民币,如继续出口欧盟市场,加上反倾销税甚至反补贴税,很可能出口亏本更多。”
“上市的光伏企业虽然也会遭遇较大冲击,但是由于资金实力较强,还是能承受,但是很多中小型光伏企业主要市场就在欧洲,欧盟大门关闭后,一些企业将面临资金链供应断裂,新兴市场购买力又不够,估计30%甚至更多的光伏企业会因此倒闭。”国内一家光伏研究机构的负责人对记者说。
国内产能或向海外迁移记者了解到,这次欧盟对我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与之前的美国“双反”不同。在美国的光伏“双反”中,明确指出了“使用非中国产电池片的光伏组件不在‘双反’范围内”,而这次欧盟的光伏反倾销则包括了硅片、电池片、光伏组件等所有光伏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