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近日,国家审计署的一份公告颇为引人注目。
原因是,在这份公告发布的审计结果中,涉及8个“金太阳工程”项目被指违规使用资金2.07亿元,占总违规资金的12.8%。由此,曾备受中国光伏业推崇的“金太阳工程”频遭诟病。
在外界看来,“金太阳工程”采取的“提前现金补贴”方式,滋生了光伏业的“骗补、报大建小、以次充好”等现象的发生。
另外,就在不久前,国家能源局已在分布式光伏发电工作会上,提出了替代“金太阳工程”,将“提前现金补贴”改为“度电补贴”。
“金太阳工程”功过参半
“金太阳工程”采取的补贴方式,是以现金形式,在项目投建前补贴给“项目投资者”的一笔达到项目总投资50%的资金。这50%的资金在项目投建前一般就会预支其中的70%,剩余30%在完工后支付。
“这的确为很多投机者提供了"骗补"机会,他们实际建设的电站规模与申报规模不符,在建设上也以次充好,甚至不去考虑以后并网发电是否可行。”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但事实上,中国光伏企业曾对“金太阳工程”的出台倍为推崇。直至今日,仍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那时候,银行不愿意给电站项目贷款,金融投资也不愿意给相对收益率不高的电站项目以资金帮助。真的是因为有了"金太阳工程",才使投资者对电站项目感兴趣”。
“光伏业界一直推崇让用户享受财政补贴,这样才能真正使光伏产业实现产业投资与市场消费的有效对接(让客户感受到使用清洁能源的好处)。但这显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行业刚刚兴起时,没有人愿意投资一个尚不能明确"并网",又带不来很高收益率的光伏电站项目。”上述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而“金太阳工程”的出现,大大缩短了这一进程。一时间,产业投资者甚至金融投资者对光伏电站投资的兴趣大涨。
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在欧、美接连以“双反”发难中国光伏业时,很多以向欧、美出口光伏组件生存的企业,为消纳库存、增加出货量,不得不介入下游电站开发。一批组件生产商,被迫变成了产业投资者。
可单单依靠这些“二手”产业投资者又能开拓出多大的市场呢?毕竟他们的资金实力有限,而下游光伏电站甚至不足10%年均回报率,根本无法支撑他们自身的资金周转。
“也正是因为"金太阳工程"的出现,才使这些企业有机会捱过"冬天"。他们只需要自筹50%的项目款,便可以投建电站。”上述人士称。
“度电补贴”出台恰逢时机
事实上,“金太阳工程”还使一些无电或缺电地区享受到了清洁能源。
“那些地区人烟稀少,经济不发达。没有人愿意去那里投资,但"金太阳工程"的启动,使得这一切变为了可能。”上述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记者得到的数据显示,经过3年国家金太阳项目的实施,在青海,有关部门联合组织申报了46个项目,国家立项15项,总装机容量33.4兆瓦,获得中央财政建设补助资金5.52亿元。而这使许多缺电的草原牧民由此解决了照明、看电视、打酥油等生活生产用电难题,享受到了科技文明的成果。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则表示:“金太阳工程示范项目在国内光伏市场开拓上起到一定作用,但其政策本身存在缺陷。它属于一次性补贴,政府拨付给企业补助资金后,对项目后续的监管没有落实,虽然有关部门发文表示,要收回没有完工或并网的项目所得补贴资金,但可操作性非常不强。”
日前,为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要求,国家能源局召开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工作会,研究布置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项目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并提出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工作方案》。
据悉,方案要求各地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示范区选择1-2个条件好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或工业园区实施,主要采用“自发自用”模式运营。而更为关键的是,该方案间接为一直备受业界关注的“度电补贴”明确了上限标准,即“补贴资金需求低于0.45元/千瓦时”。
对于这一政策的出台,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度电补贴"是目前光伏业较为理想的补贴方式。但其不一定适合几年前的中国光伏市场。今天"度电补贴"的出台,"金太阳"的隐退,实际上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不该对"金太阳"卸磨杀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