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欧之间的光伏谈判仍存变数,数家光伏企业近日陆续公布的一季度报则显示了一丝复苏之态。晶科能源日前发布的一季报显示,公司光伏产品出货量为338.6兆瓦,环比增长12.2%,营收1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7%。而在此之前,晶澳太阳能2013年第一季度毛利润转正并达到了6%,昱辉、英利、天合等企业开工率也均达到9成……
“敏感的企业,2009年左右就主动开始变化。迟钝的,去年美国光伏‘双反’(反倾销、反补贴)结果出来后也开始调整。”晶科能源品牌部总监钱晶告诉记者,为应对愈发频繁的国际贸易(行情 专区)纠纷,特别是近期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战,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海外建厂绕开贸易壁垒并降低成本,已成为国内众多光伏企业应对挑战的“新两手”。
应对:纷纷缩减欧洲市场
“我们今夏生产的产品已经被订购一空。”晶科首席营销负责人在一季度电话会议中表现得自信满满。晶科能源日前发布的一季报,的确也给处在风口浪尖的中国光伏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一季度实现营收1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7%;毛利率为12.7%,上季度为3.8%……这背后的原因是,晶科早在去年底就定下计划,要对欧洲市场进行紧缩、开拓新市场。
数据显示,预计欧洲市场今年将占2013年晶科全部出货量的20%以下,公司重心相应将转移至亚洲,特别是日本。其中一季度销往印度、日本和泰国的产品达到100兆瓦,占到了总出货量的35%。
而缩减欧洲市场、开拓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也被列入了其他不少企业的计划。“去年我们产品输往欧洲市场的占比是63%,今年在40%左右。”尽管欧洲仍是公司最主要的销售地,英利绿色能源公共关系部负责人王志新告诉记者,收缩欧洲市场成为眼前的必然选择。
同时,另一项规避“双反”贸易壁垒的手段也摆到了各家面前——海外建厂。阿特斯一季报显示对欧洲的出货量约占20%,同比减少三分之一。而今年3月以来,阿特斯就开始从加拿大的组件装配厂向欧盟提供组件,但数量仍然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