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组件转换效率低和多晶硅提取成本高,是光伏行业发展的两大瓶颈。国内企业单靠人力成本,纯做生产制造,缺乏核心技术,始终解决不了受制于人的问题。
从2011年中期开始,全球光伏行业开始整合,欧洲、美国不少企业纷纷破产。去年开始,市场转暖,优势企业逐渐恢复生产,市场经过了一轮“优胜劣汰”。与之相比,国内市场的泡沫更大,似乎总也挤不净,导致外界种种猜测丛生。
另外,在国际贸易中,有时中国企业的无序出牌,不但让外商讨厌,同样也让国内同行无可奈何。一方面,有时销售价格会低到让人难以置信的程度,而且经常在同行之间打价格战。另一方面,有极个别产品粗制滥造,质量不过关,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因此长久以来,中国产品经常会被打上低、劣质产品的标签。显然,近年来中国产品的质量与性能正大幅提高。
以上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全球掀起一股抵制中国光伏产品之风,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也是迟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