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23日晚抵达瑞士,亚欧四国之行踏入“欧洲时间”。欧洲是中国的重要出口市场,李克强此次访问被普遍认为是中国新政府“经济外交”的突破口。欧洲在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中饱受其苦,欧元成了打击的主要对象,欧洲要独立自主,成为世界多极化的一员,可又始终摆脱不了北约的控制。瑞士不是欧盟成员为推动中欧经济发展,选择瑞士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结束谈判的谅解备忘录,能有效排除贸易保护主义给双边自由贸易带来的影响,也能为欧洲其它国家起到一个示范作用。
贸易是中欧关系的核心
1985年《中国与欧共体贸易和经济合作协定》签署以来中欧贸易获得了长足发展, 2012年,欧盟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的地位,而欧盟第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被美国取代。中欧双边贸易总值5460.4亿美元,下降3.7%,占我外贸总值的14.1%。其中,我对欧盟出口3339.9亿美元,下降6.2%。自欧盟进口2120.5亿美元,增长0.4%。对欧贸易顺差1219.4亿美元,收窄了15.8%。长久以来,中欧贸易关系被视为欧洲同中国关系的核心。
近年来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12年以来中欧贸易却连续下滑,中欧之间新的经贸协定谈判进展也大大减速,欧盟中部分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双方均有加快全面更新贸易相关协定的需求。《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为中欧国家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进行了成功的探索。瑞士不是欧盟成员,首先启动《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可以避开不同声音的干扰,瑞士在高技术领域有着特殊的地位,制药、化工、机械制造、钟表等行业走在世界前列,加强中国与瑞士的自由贸易,可以减少贸易壁垒政策。
德国是欧盟大国,也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经济合作伙伴。两国各领域合作显示出蓬勃生机。随着两国政治互信不断提升,中德合作的战略内涵日趋充实。两国领导人对新形势下深化中德务实合作、全面推进中德战略伙伴关系具有高度共识。德国是中国在欧洲第一大、全球第六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外资和技术引进来源国以及重要的投资目的国。2012年中德货物贸易额为1611.3亿美元,占中国与欧盟贸易的29.5%。中国企业对德投资积极,2012年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为6.5亿美元,同比增长26.1%。德国是欧盟经济的核心,在城市化建设和能源技术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中德将围绕双边经济结构和发展需求签署涉及汽车、机械、化工、船舶等领域的经贸合作协议,改变中欧经济下滑趋势。
推进理解深入合作
中国与欧洲各国都有各自的现实需求,中欧双方需要增强理解、互信与合作,共享发展机遇。贸易保护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在刺向别人的时候,也会伤害自己,只有合作都才能共赢。
欧盟的经济金融危机真正原因,是2009年开始的希腊金融财政危机与欧元自身体制的缺陷。欧元区只有统一的货币政策而缺乏统一的财政政策,17个成员国无法根据本国特有情况在适当时间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欧洲《稳定与增长公约》中关于财政赤字不得超过该国GDP的3%,公共债务不得超过GDP的60%的规定基本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欧元区国家的遵守和执行,华尔街又大势开动宣传机器为欧元区各国进行信用评级,造成欧元不可信任的印象。美国金融评级机构不断调低希腊、爱尔兰、比利时的主权信用评级,轮番对欧债危机制造动荡,大举做空欧元,美元利用“避险属性”和阶段性强势,使资本大量回流美国本土,而美国成了这场危机的赢家,包括美国国债、美股及其它机构债券在内的美元资产大受追捧,使欧元雪上加霜,欧 洲实体经济空心化。
欧盟对华光伏“双反”,对中国电信企业双反调查,不但不利于保护自己,还会使自己受至伤害。中国正在快速扩张国内光伏市场,欧盟双反无法消灭中国光伏产业,相反欧洲低效率光伏企业很可能在制裁中受损。至于欧盟对华为、中兴双反调查,更是对欧洲电信设备市场生态的巨大威胁,遭到了大多数欧洲本土电信设备厂商的明确反对。德国经济部长罗斯勒表示,欧盟委员会决定向中国太阳能面板征收惩罚性的关税是一项“严重的错误”。罗斯勒同时还敦促欧盟委员会采取措施阻止有关贸易冲突的发酵升级。德国BDI工业联合在上周末发出警告称,如果欧洲委员会同意对中国太阳能面板征收47%的进口关税,那么这无疑会对德国以出口为导向的行业造成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