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8日,国家能源局下发《国家能源局关于成立“十二五”电网规划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的通知》,正式成立“十二五”电网规划领导小组,并邀请多个相关领域的专家19人,组成“十二五”电网规划专家组。该规划中的部分研究工作,就是针对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三华电网”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性论证。这让反对交流特高压的
电力行业专家们看到了希望。
“如果能拿出技术经济性更好的方案,就不需要建设交流特高压了。”专家组成员之一曾德文说。
当年9月27日,“十二五”电网规划的研究工作仍在开展之中,国家能源局还在当天召开了电力系统仿真软件评估专家研讨会和“十二五”及2020年全国电力系统仿真软件评估专家讨论会。然而,也在这一天,国家发改委却下达了“安徽-浙江-上海”的交流特高压输电工程项目的核准意见,也就是“华东联网”的第一条线路。
“匪夷所思,”曾德文说,“论证还不充分的情况下,怎么就核准了呢?”
同为专家组成员的王仲鸿对此也很不理解。“这不是一个没有异议的重大工程。八年来,反对专家签名五次反映问题,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按程序进行科学论证。国家能源局为此又成立十二五电网规划领导和专家组进行受理,电监会都多次召开有关座谈会,但都因故不了了之。”他说。
此后,反对交流特高压的电力专家多次发文质疑对该项目的核准,同时向国家高层反映情况。
今年3月15日,国家发改委再次核准了“华东联网”的第二条线路,即上述刚刚开工的“福建-浙江”线路。
“这边让我们做着规划,另一边却把项目核准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让我们做规划干什么呢?”王仲鸿对本报记者说。
迟到的评估
已经开工的交流特高压项目在核准之前,没有经过国家级的评估。在电力专家的质疑声中,新的一条交流特高压项目终于委托给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评估,但评估工作迟迟没能启动。
类似“华东交流特高压联网”这样的重大项目,业内认可的审批流程惯例应该是:国家电网公司提出项目方案,交给设计院设计;完成设计后,交给电力规划院评审;评审通过后,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国家发改委拿到方案后,交给第三方评估,再根据评估意见来审批。
原电力规划总院规划处长丁功扬认为,在上述两个交流特高压项目的审批上,第三方机构为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下称“中咨公司”),但国家发改委却在没有经过中咨公司评估的情况下,核准了共计投资额数百亿、倍受争议的项目。
“通常国家的重大项目,国家发改委会委托我们进行评估,我们就组织专家组来评,以我们公司的名义给出评估意见,国家发改委根据我们的意见来审批。”中咨公司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他介绍,虽然国家发改委与中咨公司的业务合作非常密切,但国家发改委对评估意见结果的影响力并不强。
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