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在行业冰冻期,一份寄托两大光伏巨头抱团图存的合作协议在北京签署,协议双方是新晋的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冠军英利绿色能源和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保利协鑫。而就在这份协议签署后不到5小时,曾经的全球最大光伏组件商无锡尚德被裁定进入破产重整。
欧盟“双反”终裁步步紧逼,国内光伏市场启动仍在纠结补贴政策。在此背景下,尚德的陨落留给光伏幸存者的是如何“绝地”自救。分析人士认为,上述两大巨头的合作协议中,成本控制+模式创新的主题诠释出在当前恶劣形势下光伏企业的最优选择。在巨头们的推动下,光伏行业或再掀起新一轮硝烟战,而电站开发的白热化则进一步考验制造商们本已日渐干瘪的“钱袋子”。
巨头陨落 行业困境待解
3月20日,无锡尚德被法院裁定进行破产重整,一时间“尚德陨落启示录”频现报端。多位接受中国証券报记者採访的业内人士均表示,尚德的陨落或许能总结过去,但启示不了未来。对于当前的中国光伏行业来说,来自市场的诸多问题依然未解。
一位券商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当前光伏行业“内外交困”的窘境依然未有实质改变。一方面,尽管去年下半年以来欧盟“双反”已迫使国内众多企业欲纷纷摆脱对欧盟市场的过度依赖。但据了解,截至2012年底,欧盟佔国内光伏组件商出货量的平均市场份额仍高达60%。基于此,数月之后推出的欧盟“双反”初裁结果仍牵动著国内光伏企业敏感的神经。
另一方面,被寄予厚望的国内光伏市场目前仍纠结于补贴政策。此前,国家发改委内部下发关于完善电价补贴政策的征求意见稿,其中拟定“0.75元-1元/度”的地面电站分区上网电价及“0.35元/度”的分布式电站补贴让业内大呼低于预期。尽管最终出台的补贴政策由于业界反馈普遍消极而存在调整空间。但民生証券分析师认为,从长远来看,政府补贴的逐步下降成为必然之势。
对此,英利绿色能源首席战略官王亦逾对中国証券报记者表示,期待政策救市发挥效力尚待时日。对于当前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必须更加重视自我救赎,而成本控制和模式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突出。
成本控制 硝烟战再起
近期众多市场分析均认为,今年起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应用市场,而这一预期的前提是政府出台积极的电价补贴政策。从上述征求意见稿透露出的信号来看,符合市场预期的补贴政策仍存在不确定性。
民生証券研究报告指出,如果执行0.75元-1元/度的上网电价补贴额度,按照9%的内部收益率,则电站持有成本需从现在的10元/瓦下降至7元/瓦左右,下降幅度达30%。
电站成本的下降无疑将被转移到电池组件及上游原材料的成本下降上。民生証券分析师指出,无论最终电价补贴标准如何,目前政策层面释放出的信号无疑是引导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
因此,摆在众多制造业企业面前的首要任务,将是再次打响成本控制的硝烟战。对此,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有关专家对中国証券报记者表示,在光伏行业如日中天的过去,企业成本降低主要依靠产能扩张形成的规模效应。而在行业不景气的当前,企业降低成本的策略隻有通过产业链整合以及技术进步来实现。
事实上,新一轮成本控制战的精髓已被不少企业所重视。根据上述英利和保利协鑫签订的合作协议,双方未来合作的一大领域便是通用产能互补、价格优惠、优先供货、设备共享等方式,以提高效益,资源共享,最终实现降低成本。
王亦逾对中国証券报记者表示,未来光伏产业的发展趋势,将是逐步摆脱过去的依靠补贴生存,代之以通过成本降低带动终端自主消费的平价上网。
保利协鑫旗下江苏中能副总经理吕锦标对中国証券报记者表示,按照保利协鑫对既有生产工艺的改良升级,新的生产工艺能将公司多晶硅成本较目前下降一半,达到10到20美元/公斤。与英利的合作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将成本降低的空间传递到下游电池组件领域,实现全产业链产品的整体成本降低。
海通証券分析师认为,综合产业链各环节成本构成分析,目前组件成本可以做到约3.6元/瓦。考虑到技术进步,未来组件成本有望降到约2.4元/瓦左右。
模式创新 电站开发潮起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光伏全行业都在苦寻走出困境之道。一方面,龙头企业以资金和市场优势规避欧美等国“双反”的不利影响,到海外市场寻找代工,抑或直接去欧美投资设厂。另一方面,随著国内市场呈现“分布式”扩容之势,更多的企业开始尝试往下游延伸,通过开发光伏电站(BT项目)来拉动产品订单销售,同时通过电站销售增厚企业利润,以商业模式创新来寻求脱困。
上述两大巨头合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合作进行电站开发。王亦逾表示,目前光伏制造业的毛利率维持在5%左右,如果未来产品价格进一步下跌,制造业将长期维持微利状态。但制造业毛利率的压缩带来下游电站设计、建造的利润率水平上升。加之目前各国对于光伏发电的电价补贴维持稳定的水平,电站开发的优势便集中凸显。
近日,多年来发力单晶硅片生产的中环股份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计划未来5年内在内蒙古投资200亿元建设2000MW光伏电站。事实上,据中银国际统计,自去年以来,A股市场上的光伏制造企业几乎都在涉猎下游光伏电站业务,且基本上将BT盈利模式作为首选。海润光伏、综艺股份、中利科技、向日葵等公司2011年开始进入下游光伏电站业务。航天机电进入相对较早,2008年就有部分示范性项目投入建设。目前已有建成光伏电站销售出去的上市公司有综艺股份、东方日升、中利科技、海润光伏、向日葵,其中已经确认收入的上市公司为综艺股份、东方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