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
“建筑产业化可减少建造用水量60%以上、材料浪费20%以上、建造综合能耗70%以上。”
——九三学社中央提案建议促进建筑产业化
安徽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代表
做优做强实体经济
目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发展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劳动力、土地、能源等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升,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日趋强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不到位,不仅影响短期稳增长促转型目标的实现,还将严重制约经济长远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知易行难。当前,需要做优做强实体经济,引导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向实体经济。同时,应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另外,还应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现代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湖南怀化市市长李晖代表
不茫然,不盲目,不盲动
不茫然、不盲目、不盲动,后发地区转方式应该从“三不”开始。
“不茫然”就是思路要明确,今天把速度放缓一点,明天就可能发展得更好更快些。
GDP不是政绩的全部,可持续也是政绩,如此一来,就不会纠结于转与不转、快进与慢转了。“不盲目”就是取向要科学,从实际出发来“转”,怀化不具备发展工业的条件,但旅游资源丰富,因此可发展旅游、农产品基地,不走产能过剩、低端同质竞争之路。“不盲动”就是路径要对头,抓住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推动全市转型。我市5年流转土地340万亩,为农业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产销一体化、耕作机械化创造了条件。
中石油宁夏石化总经理雍瑞生代表
用更强举措控制高污染行业
美丽中国,工业是个绕不开、避不过的话题。如果工业都能向着“绿色发展”目标转方式求发展,那么,美丽中国必将实现。
转方式一是为了提升企业效益,促进企业发展,二是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两者相辅相成。近年来,中国石油宁夏石化公司开展的焦炉气综合利用项目,解决了化肥装置冬季生产的原料制约问题,每年消化15亿立方米焦炉煤气,改善了大气环境。同时,在中卫市改造了3000多亩沙地,不但解决了职工的菜篮子问题,还大大缓解了周边沙化进程。建议国家对高污染行业及企业的初级产品进行控制,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应用标准,并在高新技术等方面支持宁夏等西北部生态脆弱地区企业,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新兴产业
“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民盟中央提案建议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南京市政协主席沈健委员
战略性新兴产业应鼓励创新和竞争
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应超前培育。但是,目前产业政策部门分割决策,导致重复建设等弊病,建议组建高位协调机构,加强研究、指导和协调,形成行政干预适当适度、法律经济政策完备、政策系统协调的格局。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实现“三个转移”:从支持供给方的政策,转移到支持供给和刺激需求并进的政策上来;从“择优”支持具体项目,转移到“普惠”改善市场环境上来;从支持大型国企,转移到支持国企、民营中小企业并举上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活跃,主导技术路径不确定性较大,主导产品尚未定型,应避免在发展早期进行技术、产品的标准选择,要鼓励多种技术路线的创新和竞争。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民建中央常委刘汉元委员
组建更多“光伏航母”
光伏企业该如何修炼内功、调整战略,让产业重现生机?目前,国内的光伏企业已经具备条件通过市场机制或“政策撮合”,形成更多的“光伏航母”——几大核心光伏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
从产业战略来讲,相对欧美主要国家,我国光伏终端市场的光伏发电总体上还显得滞后。2012年,国内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仅为4吉瓦,总量7吉瓦,仅占全球的7%,全年太阳能发电量仅占全国发电量的0.07%。这与我国世界第一的光伏组件生产大国不相配,更与我国巨大的能耗不相配。假如我国每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的20%由光伏电站来提供,将形成每年18吉瓦的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到那时,我国生产的光伏组件不仅能摆脱对国外市场的依赖,还能形成2万亿元年度以上规模的巨大内需市场。
四川南充市市长向东代表
生物质能产业不能盲目投资
目前,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原料成本高、投入产出低,产业扶持政策缺乏系统性、门槛设置较高,产业发展市场化水平较低,技术研发水平不高等。
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亟待加快,建议出台产业规划实施细则或相关配套规定,制定促进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专门立法和相关配套规定,避免各地盲目投资、无序发展,甚至与民争地、与民争粮;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引进国内急需且缺乏的核心关键技术,加大对能源植物品种开发、第二代燃料乙醇、海藻生物柴油、木本油料植物栽培等关键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产学研联合科技攻关,搭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生物质能共性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创新平台;制定相关财税政策,将生物质能建设项目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起固定资金渠道,加大政策倾斜,适当提高原料补贴标准。
■资源型经济
“若不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经济转型,资源型城市将随着资源的枯竭而衰退。”
——致公党中央提案建议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山西朔州市市长李正印代表
资源型经济早转早主动
朔州是新兴的煤电能源工业基地,资源型经济发展方兴未艾,但不能只顾眼前。摆脱“资源诅咒”命运,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推动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均衡发展,而且早转早主动。
科学化的资源型经济转型,需要探索宽口径的转型路径。例如,朔州将循环经济和技术进步作为基本路径,全力推进产业转型,积极推进固废循环综合利用,现有的70余家煤炭加工企业每年可消化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固体废弃物2250万吨,有效实现了变废为宝。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的占比逐年提高,去年产值达到6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实践告诉我们,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体制机制保障。朔州还出台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等30条地方性政策,着力破解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形成了指导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这对循环经济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