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排头兵的光伏产业,前些年经历了爆发式增长。但从去年开始,产业逐渐步入“寒冬期”。有专家表示,短期内光伏企业仍会经历一个整理和优胜劣汰的过程,但存活下来的企业将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一方面狠抓技术创新,另一方面积极进军下游应用市场,国内光伏企业正努力在产业“寒冬”中生存和发展。
不一样的创新
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单纯抓某个阶段的工艺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和技术含量的需求,必须从整个产业链来入手,将原先单纯开发工艺的思路,拓展到在研发过程中就着手开发供应链。
“技术进步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晶澳太阳能CTO刘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对产品质量的把控,才能实现企业独特的竞争力。”近日,晶澳公司世界首创的“晶枫”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实现量产,其转换效率高达18.5%。
“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单纯抓某个阶段的工艺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和技术含量的需求,必须从整个产业链来入手。”刘勇说。“晶枫”是一项革命性的新技术,它用多晶硅铸锭的方法生产出接近单晶硅品质的产品,具有大投料量、低成本、低衰减、高转换率等优点。刘勇表示,通过和上游设备商合作,从硬件的改造到工艺的开发,“晶枫”技术耗时两年才完成,一经上市,即成为众多企业学习的对象。
“我们已经将原先单纯开发工艺的思路,拓展到在研发过程中就着手开发供应链。”刘勇强调,“技术再先进,没有高品质、低成本的设备和材料来完善供应链,也很难实现有竞争力的量产。为此,从技术研发初期,就应为后期的大规模生产打下基础。”
因为光伏产品寿命长达25年,所以高转换效率的光伏产品还应尽量避免发电效率的衰减,才能发挥其经济效益。日前,晶科能源推出了全球首款双85条件下PID-Free(免于电势差诱发衰减)认证的组件Eagle,并投入大规模量产。其采用创新的电池片技术与组装工艺,即使在温度为85摄氏度、相对湿度85%的极端条件下也能够避免PID(电势差诱发衰减)效应。
晶科能源首席执行官陈康平表示,PID效应会直接影响电站的实际发电量和投资者的收益,低质量的组件甚至会使高赢利性的项目变成灾难性的投资。而Eagle组件的问世,将推动整个行业加大在产品可靠度方面的研发力度,确保在恶劣环境下光伏产品依然能够保证高效的功率输出。
以转换效率为核心,确保产品长期可靠的同时,国内光伏企业还在安全组件、高端情景组件、高智能组件和高工艺建筑一体化组件等特色产品的研发上下足工夫,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中盛光电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佘海峰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能让光伏企业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中盛光电在法国克吕阿开发的2.56兆瓦农业温室项目采用最新的透明无框组件,很好地满足了客户对透光率的高要求,使该项目成为欧洲市场一个特色鲜明的案例。另外,其面向美洲市场推出了全新的交流组件,整体发电量较常规的光伏发电系统高出25%,已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屋顶电站项目中得到了成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