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信息 研究咨询 服务应用 展会会议 视频图片 期刊专栏 新媒体
关闭
关闭

光伏电站投资之忧

发表于:2013-01-10 00:00:00     作者:王赵宾 来源:《能源》杂志
索比光伏网讯:光伏组件商纷纷将触角伸向下游,暂时缓解了组建的积压和库存压力,但短期内光伏电站的扎堆建成,会否让这一产业从一个泡沫演变成另一个泡沫?

当下,光伏组件市场一片萧条,制造商们亏损不止。但光伏电站市场逐渐兴起,让企业家们重新看到了希望。

政策的明朗化,无疑又给了他们一颗定心丸。12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五项措施,被看成是光伏产业的救市之举。英利集团公共总监梁田表示:“国家最高层能为一个产业的发展专门召开会议,这并不多见。至少在光伏行业,从未有过。”

而早在10月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暂行)》。其核心内容是:11月1日起,国内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将可享受全程免费的并网服务,并可以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由此,萦绕在光伏发电企业头顶最大的魔咒被打破。

密集的政策扶持以及电网前所未有的高调表态,犹如添了两把新火,致使一股浩浩荡荡的光伏电站投资热浪,正扑面而来。

逆市突围

此前,光伏危机愈演愈烈。在2011年下半年急速加剧,致使很多企业家来不及反应,便走向了破产。

现实很残酷。昔日,那些企业家仍旧怀揣着美好梦想,期待客户排队等候抢购光伏产品的场景,一去不复返。在产能过剩和欧美“双反”的打压下,他们被悉数打回了原形。

在光伏产业高潮时,施正荣、彭小峰和他们的企业曾是财富的代名词,如今恰恰也成了这场光伏产业落潮后,裸泳者的代表。隐退、辞职、倒闭等等,撞击着每位行业人士的耳膜。

惨淡的市场行业,让光伏企业选择了集体突围。他们共同的选择是向下游挺进——建电站。在这场新一轮的光伏竞争中,无论是民企、国企还是外资企业都纷纷粉墨登场。

10多年来,一直较为谨慎、未曾涉足光伏电站领域的英利集团,目前已开始在光伏电站投资中发力。2012年12月17日,中国中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英利集团三方在保定签署光伏电站项目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一个计划120兆瓦的光伏电站将落户新疆。

在光伏电站另一个领域——分布式发电,该公司也早已布局。有消息称:2012年6月30日前,英利集团就开始在国资委、财政部、工信部、教育部等数十个部委机关及下属单位近100座大楼的屋顶,统一安装上太阳能电池板。其规模计划为10兆瓦。

英利集团公关关系总监梁田坦言,从国家政策支持力度来看,政府不会放弃光伏产业。所以,他们需要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拓展业务范围,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他说:“我们大型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发电都在做,这是两个方向。”

当然,民营组件制造商涉足光伏电站投资,不止是英利一家,尚德、天合、海润等一批民营企业都有涉足。尽管在外界备受争议,但尚德也没有停止进入光伏电站的步伐。早在5月份,尚德就与江苏辉伦太阳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拓展国内的光伏电站工程,主要涉及大型光伏电站、屋顶电站的共同开发、建设、投资。

而天合光能与江苏盐城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将在未来几年,利用盐城广袤的荒弃滩涂资源,使用公司全球领先的优质组件和依靠公司的系统技术能力,寻求开发建设百兆瓦级太阳能电站。

不单单如此。5月,力诺太阳能电力集团启动了刚刚成立后的第一个电站项目,斥资2600万元投建1MW光伏电站。7月份,保定涞源县甚至宣布,科诺伟业公司将在涞源县建设100兆瓦光伏电站。

与此同时,多年来光伏领域主要被民营企业所占据的格局正在被打破,光伏电站成为打破这一格局的突破口。国有企业正借助其优势在这个全新的领域,迎头赶超。

在青海,这个中国光伏电站最集中的竞技场,云集了数十家光伏企业。其中,单2011年就有40多个光伏发电项目得到政府核准。建成和在建的有国电、国投、中广核、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央企。当年年底,核准的1010兆瓦容量将全部并网发电,预计累计完成投资170亿元。除了这些原有的发电企业,甚至包括中石化、中海油以及美国MEMC、法国道达尔也都投下巨资,进入国内光伏电站市场。

当然,除了青海,在甘肃、内蒙、新疆等地广袤的荒野中,皆有企业投资光伏电站的印记。那些乘机出差途经中国西北荒漠的人,时常会从高空捕获到这些蓝色电池板集群,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随着各种利好政策的密集出台,建光伏电站会成为中国光伏产业新的出路吗?

出路还是圈套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光伏保卫战中,一向低调而谨慎的“光伏教父”杨怀进,作为海润光伏[6.07 0.66% 股吧 研报]的CEO终于从幕后走向了台前,他直言:做电站是当下行业唯一的出路。

2012年2月,海润光伏借壳上市成功,这为其拓展光伏电站业务奠定了基础。而为了投资光伏电站,海润光伏资本运作频频。

5月,海润光伏拟定向增发不超过5.03亿股,发行底价7.56元/股,融资约38亿元,投入海外电站和技术研发项目,其中光伏电站拟耗资19.8亿元。7月,海润光伏拟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不超过4800万欧元中长期借款,以满足在海外光伏电站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

9月,海润光伏发布公告称,其将分别在甘肃省金昌市和新疆柯坪县投资设立新公司,进行2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建设,投资额均为2.46亿元。公告称,金昌海润的项目回收期为6.55年,而柯坪海润的投资项目回收期为8.28年。

在杨怀进眼里,光伏组件生产企业建电站最大的好处,就是扩大产品销路,迅速回笼资金。他曾表示,只要收益率达到8%以上,建电站就能盈利。在光伏寒冬中,保持资金链显得尤为重要。2012年以来,海润光伏将已并网的电站陆续出售,保守预计均有10%的利润。

对于建光伏电站是未来电池组件制造企业的出路,宁波日地太阳能公司副总经理王振军也深信不疑。12月下旬,接通记者电话时,他正在青海忙碌光伏电站的事。这家国内光伏领域元老级的企业,几度沉浮,在如今的光伏寒冬中也在积极寻找出路。

据王介绍,由于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国家电网的积极介入,如今青海省大型地面电站发电的并网情况很好,基本上都可以并入电网。对此,他们进行项目建设,少了很大的后顾之忧。此前,在格尔木市东30公里的戈壁滩上,一座330千伏变电站已经建成,作为柴达木光伏电站群最为重要的配套电网工程之一,它将用于当地光伏电站并网输送。

青海,目前是国内大型光伏地面电站最集中的区域,电网配套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但是,在青海之外,相应的配套却略有滞后。徐元江,这个入行3年多,现任力山东力诺太阳能电力集团内蒙古项目经理的年轻人,对于光伏电站也有颇多感触。

由于力诺太阳能正在内蒙古考虑投资5亿元,建设一座50兆瓦的太阳能光伏电站,徐元江多次辗转于山东和内蒙两地。两个月前,他刚去了趟内蒙古,与当地政府沟通讨论电站可行性的问题,并作了相应的市场调研。

“主要了解当地电力的市场消纳,未来电网的配套和土地税的问题。”徐直言。而做完内蒙古项目前期的市场调研,最近他一直在济南,开始忙活做调研报告的事情了。

他说,如今任何一家企业做上亿元的电站投资,都比较理性了。不像以前都一窝蜂的上项目,而不做深入调研。“如果不了解清楚,到时电卖不出去,6—8年收回成本将成为泡影,项目就会砸到企业手里。”

对于当前,众多电池制造商看好光伏电站市场,试图在新的市场抢夺一杯羹。徐元江笑言,企业必须自己掂量掂量,自己本身有多大的资金实力,是否能真正达到消减库存压力的目的,对于有些企业“结果够呛,搞不好会是个圈套”。

他的理由是:建光伏电站和生产光伏组件完全是两码事。电站建设需要更多的配套设备(逆变器、电缆、边框等),这些也需要不少的投入,而电站的回收期比较长,如果缺乏雄厚的资金实力,又缺乏前期理性而准确的预估,很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企业将面临新倒闭的风险。

但对于那些纷纷进入的央企而言,扶持光伏电站建设的政策纷纷出台,是最大的利好。央企有银行融资,无需额外担保抵押没有太多顾虑,可以大踏步进行电站投资。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这无疑是巨大的压力。

尽管业内人士对于未来光伏电站报以很大的期待,但从事专业化光伏电站项目建设和运作的天华阳光董事长苏维利,仍有两大顾虑。一是如果发完电不自用,那么上网部分能否全额收购;二是电价的执行年限,从哪天开始执行,执行多久。

上述两点不明确,仍是发展光伏电站巨大的障碍。苏维利表示:“这使得企业没办法清晰地预测,未来投资项目的回报,从而形不成一个更好的商业模式。”英利集团公共关系总监梁田坚信,“国务院已经把原则确定,具体的细则很快也会出台。”为此,苏维利也希望这一天能早点到来。

与此同时,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也对政策的刺激,可能导致大量制造企业涌入光伏电站市场表示担心。“如果整个行业都盲目转投光伏电站领域,那么未来的道路不一定平坦,甚至会出现恶性竞争。”

苏维利也有类似看法。在他看来,光伏电站的开发、运营回款速度较制造更慢,大量企业进入可能会形成从一个泡沫到另一个泡沫。“我觉得行业中的企业需要明确定位,需要理性分工,各善其长,形成一个健康的光伏成长环境。”

商业化路径

如今,面临大批企业即将或者已经进入光伏电站领域,选择何种商业模式则显得更为重要。这将决定企业最终能否真正实现收益。

目前,市场上比较普遍的两种模式:一种是BOT,一种是EPC。BOT是集建设和经营于一身,在合同规定的一定年限后,再转让出去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需要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受投资商青睐。而EPC则是集设计、采购和施工于一体,更多的是为其他人打工。孟宪淦说:“需求不同,也决定了企业自身要选择哪种模式。”

对于大型光伏电站项目之外,孟宪淦表示未来更多地还是分布式发电。也就是说,社区、企业、个人、单位都可以做。这其中,成熟的模式应该是,只要我想建电站,就可以向电力公司提出申请,申请以后再去银行贷款,然后找专业公司去做工程。待到电站项目验收合格就可以卖电了。未来便是偿还银行贷款实现收益,这也是欧洲很多国家采取的模式。

实际上,这样的模式已经在国内开始出现。12月21日,国内首例居民用户分布式光伏发电正式并网。这个由青岛市民徐鹏飞独立申请安装的容量为2千瓦的微型光伏电站,预计年发电2600千瓦时。该光伏系统成功并网,无疑让低迷的光伏市场打开了一扇新的天窗。

记者在与河南凤凰光伏高级副总裁张琢交流时发现,他更推崇这种普遍应用于居民生活的分布式发电。在他看来,未来光伏发电除了解决工业用电,更多的是要解决家庭或居民区用电。通过安装太阳能电站系统,既解决了居民用电,也减少了煤电,从而逐渐优化整个能源结构。

“在德国等西方国家,光伏电站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自家的屋顶就可以建,除了自用还可以销售给电网公司。光伏产业最终走到这一步,才有意义。”他说,归根结底光伏行业贡献的不只是产品,而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如今,随着国内首例私人光伏并网的出现,张琢所渴望看到在国内推广的光伏应用模式,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
特别声明:
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 news@solarbe.com 商务合作联系:010-68000822 media@solarbe.com 紧急或投诉:13811582057, 13811958157
版权所有 © 2005-2023 索比光伏网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