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管制经济学、技术创新等,获中国发展研究特等奖、原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寒冬中的光伏产业正迎来转机。12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5条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新政策:鼓励单位、社区和家庭安装、使用光伏发电系统;调整上网电价和补贴;鼓励企业兼并重组……
历经十年发展,由盛到衰的光伏产业面临什么样的瓶颈?应如何借此契机重振?光伏产品如何在百姓生活中普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产能过剩与进口产品冲击是目前国内光伏产业面临的主要障碍,应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并拓展分散式应用市场。
谈现状
产能过剩 门槛低企业良莠不齐
记者: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五大措施促进光伏发展,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冯飞: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光伏产业正呈现出这样的态势:过去几年内快速形成巨大规模,在国际上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同时技术不断进步,成本下降比较快。但正是由于过去太注重发展速度,使我国光伏产业面临一些暂时性问题,所以政府需要用一定的政策来解决困境。
记者:当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冯飞:主要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光伏电池组电生产能力的严重过剩。到去年年底大概占全球光伏产能的60%左右。再加上美国又对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实施了惩罚性的关税,造成我们的出口竞争力明显下降。另外,欧洲一些地方,光伏的部分补贴政策做了调整,出口环境恶化,使得我们的企业面临困境。
第二,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多晶硅还需要靠进口,面临进口低价多晶硅的冲击。现在进口多晶硅的价格大概为15美元每公斤,而国内多晶硅的生产成本控制比较好的也在17~18美元,比进口到岸价还高。进口产品价格相对低很多,一方面有国际上倾销的可能,另一方面是国内多晶硅企业主要靠进口设备生产,成本较高且很难进一步降低。
此外,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特别是光伏组电产业进入的门槛偏低,企业良莠并存,有很多企业的产品确实存在问题,使这个行业急需重新洗牌。
谈政策
光伏入户 关键要政策具操作性
记者:针对国内光伏产业危机,国务院已多次表明要着手解决。此次出台的政策,主要亮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