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作者:北京科技大学 何维达
金融危机加剧以来,世界经济迅速衰退,国外需求大幅下降,使得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也大幅下滑。同时由于危机加剧期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短期内大幅升值,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下降,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造成了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1.人民币升值导致我国贸易顺差逐年减少
根据人民币升值情况,把2005年—2011年我国进出口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5年7月-2008年,是人民币大幅升值期。2007年我国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二,2008年我国出口额占全球出口的9.6%,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08年进出口贸易额分别创造历史新高,贸易总额达到25616.4亿美元,同年创造了新世纪以来最大的贸易顺差。
第二阶段:2009年1月-12月,是人民币平稳波动期。但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我国的进口额和出口额均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以上,贸易顺差增长率同比减少46.3%,顺差绝对额同比减少将近1000亿美元,2009年是我国外贸形式最严峻的一年。
第三阶段:2010年-2011年,是人民币渐进升值期。在此期间,欧债危机的爆发导致2009-2011年我国贸易顺差连续三年下降,我国最主要顺差来源国美国、欧盟在金融危机中后期大幅削减进口是我国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另外新兴经济体在加工贸易和低端产业中逐渐站稳脚步与我国产品形成竞争也是我国贸易顺差减少的原因之一。
2.人民币升值促进我国外贸结构大幅调整
据商务部对我国重点联系的2000家企业的调查显示,2009年中国出口换汇成本为1美元兑6.71元人民币,平均利润率仅为0.77%,为近年来的最低点。人民币升值过程中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纺织业等低附加值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测算,在其他生产要素成本和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每升值1%,企业利润也将减少1%,出口企业消化人民币升值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挤压。但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后,一个单位的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的外币资产,在国际市场上能够购买更多的产品,这对于国家产业安全建设和满足居民消费来说都是有利的,但这同时加剧了我国进口替代性行业间的竞争。人民币升值降低了进口价格,从而对国内同类产品带来冲击,尤其是那些在技术含量、品牌及质量与世界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的产品,必将影响其价格和市场份额,导致盈利恶化。因此改进工艺、提高质量、发展技术、研发核心竞争力成为国内一些企业生存下来的唯一选择,从长远看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将成为我国优化产业结构和振兴民族企业的重要推动力。
3. 人民币升值改变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成本
我国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开采、钢铁、石化、航空、电力设备等,在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企业承受了巨大的成本压力。以进口原油为例,海关总署统计2011年一季度,我国进口原油平均价格为689/吨,同比上涨了24.3%。面对疯涨的国际原材料价格,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大宗交易的进口成本,改善相关行业的盈利。以造纸为例,我国造纸业原材料平均35%来自国外,原材料进口比重最高的可达到60%-70%,人民币升值将直接促进造纸业成本下降。但是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来说是雪上加霜。人民币持续升值的2008年-2011年,也是国内通货膨胀显现并持续的时期。受国内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人民币升值使出口企业灵活定价能力大打折扣,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价格协调机制,出口议价能力并未随着市场份额的扩大而提高,成本的上升很难通过产品价格的提高得到转嫁,对我国出口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4. 人民币升值蚕食我国中小企业的利润
首先,人民币升值将提高企业出口成本,再加上出口退税率降低导致中小企业不断丧失国际竞争力。中小企业立足的根本是“薄利多销”,如今成了利薄少销甚至不销,汇率的微小变动,都可能导致企业亏损。其次,人民币升值加大了企业运营的不确定性。虽然汇率升值已经持续六年之久,但是中小企业抵抗汇率风险的能力仍然十分薄弱,很多企业甚至没有树立起防范风险的意识。我国企业进出口习惯用美元报价,如果企业不能准确把握汇率走势,那么就会面临更大的损失。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就业人员占城镇就业总量的75%以上,占全部工业就业总量的83%以上。中小企业所具有的开业快、投资少、经营灵活、对劳动者技能要求低等特点成就了其在吸收劳动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由于人民币升值迫使大量的企业停产停业甚至破产倒闭,大批劳动力面临重新寻找工作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就业,就业压力增大。可见人民币升值不仅会侵蚀了中小企业的利润,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倒闭潮,更可能诱发国民经济其他环节出现问题。
5. 人民币升值缓解我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
由于我国出口的不断增长和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人民币汇率问题一度成为政治问题。我国凭借出口价格优势已经占领了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中低端市场,近年来,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诉讼案件急剧增加。2005年,法国政府认为大量涌入的中国纺织品使欧洲面临严重的挑战,可能导致数百万人失业,因此法国政府对我国和欧盟施压,认为中国和欧盟应该就保护欧洲本土纺织品行业达成协议。欧盟在2006年开始就对我国出口彩电征收44.6%的反倾销关税。美国从2009年开始对我国钢格板征收高额反倾销。2010年韩国、巴西、印尼先后对我国出口的陶瓷展开反倾销调查等等。通过汇率机制适当提升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一方面可以缓解反倾销压力,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贸易大国努力促进世界贸易健康发展,构建公平、合理的贸易规则,维护与贸易伙伴的密切合作关系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