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如果用“峰回路转”来形容中国光伏产业当下的状态似乎一点都不为过,从此前的光伏巨头江西赛维、无锡尚德的濒临破产,到欧美对华光伏产品“双反”,再到日前曝出的电网为“光伏并网”让利近6亿元,一出又一出的“大戏”似乎在告诉外界,中国光伏发电的苦尽甘来。
为支持国内光伏产业发展,国家电网承诺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免收验收和调试、电能计量装置安装等费用。电监会表示,仅11月份,电网累计受理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报装业务123项,让利金额近6亿元。可以说,此项扶持措施,对光伏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积极意义。因为,此举意味着,中国光伏制造企业,已经不局限于对光伏产品的出口;国内光伏发电市场的启动,也会迅速释放潜在市场需求,解决目前的大批过剩产能。
但是,仅有国家的帮扶就可以解决目前桎梏于市场的产能过剩吗?显然,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众所周知,新能源作为我国先前设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由于资源可再生、转换最直接和使用最清洁等等被视为新能源中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而在高额利润、支撑新兴高技术产业的驱使下,各地方均对光伏产业趋之若鹜。短短数年时间,“大干、快上”成为光伏产业的代名词,股市圈钱、地方政府帮助融资已成为业内常态,以至于行业陷入了严重的产能过剩。
很明显,光伏企业“大干、快上”的背后,明显存在着相关决策部门的助推和政策性失误。在“唯GDP论”和高额出口补贴的世道里,诸多问题的最终爆发也只是个时间问题。而欧美“双反”的出现,恰恰打破了此前的迷梦。使我们明白:市场出现的问题,最终的解决还必须依靠发挥市场调配机制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