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潜规则数不胜数,光伏电站与政策关系过于密切,所以基本上政府机构存在的各种弊端都能与光伏行业沾上边。全球光伏行业发展已有几十年的时间,中国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也已经很大,但政府的扶持在执行阶段被扭曲,没能产生激励企业创新的效果,反而使得拨款金额成为了众人争抢的对象,不管你技术多先进,首先公关能力要强,否则蛋糕就会落后他人之手。事到如今,产业还寄望于政府出手相救,实在令人感到悲哀。
利欲熏心高估自己
光伏企业在2010年之前是暴利行业,企业赚钱赚到手抽筋,纷纷失去理智,高估了自己和行业的发展速度,大面积扩张规模。俗话说,大船难掉头,在行业遭遇危机之际,这些企业的转型便成了难题。而且,光伏企业与银行、地方政府捆绑太深,即便资金链断裂,也很难全身而退,中国光伏就这样陷入泥潭,进退两难。
投机心理和战略失误造就了一个制造规模庞大的产业,却没有一个相对应的市场需求。行业总体来说还是向好,全球以及中国光伏装机量每年都递增,但企业却依然号召政府救市,渴望大面积快速的启动终端市场来缓解现有危机,这是不切实际的。任何的政府不会人为创造一个市场,所以光伏企业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任何的东西都是守恒的,你赔得多是因为你之前赚的太多,过于贪心。除了利润刺激下企业失去理智外,光伏业内人士普遍高估了这个行业。
第一,平价上网处于理论阶段,五年之内不实际。
光伏产业高估了自己,认为平价上网会提前到来,大规模的能源替代现象近在咫尺,事实并非这样。发电成本的迅速下降还是因为规模化的生产和过度竞争,在这方面,技术进步没有发挥多大作用。国家对于光伏企业给予的种种资金、土地、税率等优惠政策,在地方政府的怂恿下,都转换为企业快速扩张的资本。光伏企业已经连续多个季度亏损,在此基础之上光伏产品的真正成本缺乏说服力。此外,以现在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晶硅电池的技术改进空间比较小,技术进步才是改变产业命运的关键,因为规模化的生产其带来的利好是有上限的,所以平价上网理论上非常可行,实际上是痴人说梦。
第二,过度的着眼未来,对产业瓶颈认识不充分。
光伏产业的发电成本总是以25年或20年的发电周期来总体测算,过度的从未来的角度考虑,又缺乏实践证明,脱离了个体和电网企业当前的利益诉求。中国国民的环保意识虽然日益浓厚,但你要个人或企业来为将来20年之后的电费买单是很难的,业主的顾虑包括系统遭受天灾人祸、维护成本过高等等难以打消。对电网企业来讲,电网企业是靠上网电价与居民用电价格的差价来获取利润,其讲究的还是规模化的效益,光伏发电远高于火力发电,也高于绝大部分地区的居民电价,试问电网会对光伏有好感吗?没有了好感,就没有解决光伏发电技术问题和配套设施的动力,现在电网企业甘愿为光伏做保姆,一是因为高层的压力,二是光伏发电规模小,还没有触动其自身的核心利益。
产业最大的瓶颈还是成本问题,只讲故事,不讲事实,中国光伏就不能继续发展。
第三,高估新能源前景
新能源是无限美好的,地球人都知道,但这可能是二十年甚至是五十年以后的事情。光伏企业恰恰把这一时间点人为提前了,给人的感觉是,煤炭和石油等传统能源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光伏电池板进入百姓屋顶的时刻就要到来,这是完全错误的认识。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