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了46个春秋,无论是上个世界80年代背着产品挨家挨户地向牧民推荐太阳能发电设备,还是后来在海外发起IPO,日地太阳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成长历程无疑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史的缩影。
如何评价这场由欧美“双反”引爆的全行业危机?如何看待中国光伏产业的未来?带着一系列的问题,记者日前走进了这家国内最早诞生的光伏企业。
危机一直都在
“与前两年光伏产业最风光的时候相比,现在整个行业冷清多了。”不过,日地太阳能总经理周建宏并不特别介意这份“冷清”。在他的记忆中,这样的危机已经是第四次了。“光伏产业的危机其实一直都在,只是人们总是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痛。”
周建宏2000年进入日地。那时的日地有个响亮的名字“宁波太阳能电源有限公司”,光伏也还是件稀罕物。“当时无论是规模还是产量,我们都是排在全国第一。”周建宏说。
伴随着国企改革的变迁,国内光伏产业也迎来了第一次大变革。周建宏告诉记者,最初的一批国有老牌太阳能企业很大一部分就是在那波改革浪潮中倒下的。取而代之的是例如上海交大太阳能等一批新的企业。后来如日中天的无锡尚德也是那个时候成立的。
2002年到2003年,日本的光伏产品大肆抢占中国的市场,并引发了国内光伏产业的第二次产业危机,“那次洗牌中,近1/3的企业被洗出局。”周建宏说。而第三次危机发生在2008年,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有200多家光伏企业因此倒闭歇业,占据国内光伏企业总数的1/3。
在周建宏看来,后来引发的几次危机,与光伏企业自身的无序发展有直接关系。脱离市场需求的无序发展,最终只能苦果自尝。
那么,这次的危机是否会如外界所说,是整个行业的“灭顶之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