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震后的日本,痛定思痛之余,政府也开始重视将光伏发电作为核电的替代形式。震后日本将面对核电停机导致的上千万千瓦电力缺口,考虑到建设周期的优势,光伏发电无疑将成为日本弥补缺口的重要选择。
事实上,日本“退核电、兴光伏”的能源发展新思路早已显现。2011年8月,日本政府颁布立法,对光伏实行强制上网电价,要求其全国10家电力公司购买过剩的太阳能电力。今年5月5日,日本最后一个核反应堆机组停止运行,标志着其彻底蜕变成一个无核电国家,这在很大程度上给其光伏行业提供了新契机。
多位分析人士强调,日本太阳能产业多位于远离震区的南部,此次日本地震对光伏产业直接价格影响比较有限。日本太阳能产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以2010年来看,日本太阳能电池产量为2.4GW,其中约60%用于出口;以2010年全球产量20GW估计,日本当年提供了全球约12%的电池产量。需求方面,日本2010年全国太阳能安装量为992MW,占全球需求的5%-6%。与同属发达国家的美欧相比,显然还不在一个层级。
如果从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算起,全球核电建设随后进入20年的低潮,直到近年才重新复苏。日本核泄漏直接影响虽然远不及切尔诺贝利事故,但已迫使部分国家重新评估国内核电站安全。虽然“12.7”强震实际影响远不及“3.11”,但无论在日本,还是其他能源消费大国,未来包括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将获得更多青睐和扶持,应是毋庸置疑的。
光伏股仍是伪成长股
光伏一度是新兴产业中最被看好的品种,光伏股在资本市场上也曾被看做是成长股的代表,因相关上市公司曾被寄予很大的成长愿景,比如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较高的毛利。但如今,伴随整个光伏产业从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退化成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光伏股也陷入了硬着陆的窘境。
毕竟,光伏产业的上游产品多晶硅,价格从2008年的每公斤近500美元,跌到了如今的20美元,跌幅超过95%。光伏产能过剩、产品价格雪崩的现状,足以引发光伏股股价的崩溃。赛维、尚德等游走在退市边缘的中概光伏股,能否借助此次日本地震的契机咸鱼翻身呢?不过,股市不相信眼泪,投资者更不相信一次守株待兔就能够挽救公司的股价。
尽管市场公认光伏行业仍有着光明的前景,但光伏股在市场眼中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伪成长股”。这听起来像是一个悖论,却正是当前光伏业的自身缺陷和尴尬地位的真实写照。只有在光伏发电具备了无需补贴平价上网的优势,大规模推广替代传统能源后,才能最终破解笼罩在相关上市企业身上的这一“魔咒”。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