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出,这种条件下,一旦国外市场出现变化,最先受到冲击的肯定是国内制造企业。国内的市场规模不足以支撑现有的产能规模,企业倒闭也就在所难免。据了解,无锡尚德的股价现在已不足1美元,企业亏损严重岌岌可危。
市场前景或在于“决心”
“国网公司包括国家能源局可能出台的政策,会对企业有一定帮助,但作用有多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鲁延武说,“如果让我估算,政府每度补贴1.8元才能真正使企业有利可图,行业才能持续发展”。
鲁延武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座光伏发电站,寿命为25年,如果按照15元每峰瓦的工程造价来计算,补贴1.8元,企业大概可以用10年时间回收成本。这还要保证这期间正常上网,没有拉闸限电”。“按照现在提出的补贴0.6元,加上现有的电价,如果是自用自发,那么相当于是补贴1元,这样可能需要15年才能回收成本,企业成本里还有贷款利息等因素,没有20年想回收成本真的很难。这么低的补贴,投资下去哪里还有什么回报?”
近年来,我国建了很多大型光伏电厂,但也存在弊端。此前,国家能源局调研发现,虽然优势明显,但西部是能源基地,电力原本就很充足,电力如何消纳就成了问题。而如果把这些光伏发电远距离输送到东部缺电省市,所有优势又会消失殆尽。
鲁延武说,未来包括光伏产业在内的新能源发电是大势所趋,这也是我国资源禀赋条件以及环境影响等因素所决定的。至于如何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其实我们可以从欧美国家借鉴一些经验”。
据介绍,德国在2005年以前对于光伏发电每度补贴在0.5欧元以上,最高接近1欧元。电网企业与投资方包括个人用户签订合同,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并且上网后,因为用电价格低于上网光伏电价,由此形成的正收益,用户或建设方可以在合同期内一直享受。在利益的引导下,这种模式极大推动了光伏产业的飞速发展。尽管近年补贴在逐步降低,但仍能使光伏发电有利可图,持续发展。
鲁延武指出,“现在最为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要扶持光伏项目发展就必须解决产能过剩、低价竞争等问题。经济这么低迷,原有的火电企业、水电企业生存都很困难,发展光伏发电是否会触及大型电力企业集团利益?所以,国家必须要拿出更大的发展决心,光伏产业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