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光伏电池设备供应商欧瑞康2012年3月份宣布,将太阳能事业板块整体转让给日本半导体生产设备供应商TE,着力发展规模较大、表现较强的业务领域。而另一看好薄膜电池前景的大牌企业美国应用材料早在2010年下半年,就宣布退出非晶硅薄膜电池设备生产行业。
同样遭受“杯具”的还有中国光伏龙头企业无锡尚德。2010年无锡尚德关闭正在建设中的薄膜电池厂。无锡尚德CEO施正荣多次表示,薄膜电池不具备竞争性,因为转化效率太低。2011年底,光伏业内传言,尚德此前一直处于秘密研发中的碲化镉电池已进入最后阶段,如无意外,将于明年实现量产,但至今没有下文。根据尚德内部人士透露,当时Firstsolar碲化镉电池的转换效率可达11%~12%,实验室水平在13%~14%之间,而尚德碲化镉电池转换率只有8%,一直没有突破10%。该人士同样表示,碲化镉电池技术是Firstsolar研发多年的成果,其他企业很难介入,更难寻求短期内有大突破。
回顾薄膜光伏电池的发展史,可以说除了Firstsolar外,许多薄膜电池厂商虽使用完全不同的技术方法,但似乎所有厂商的命运一致,要么关门要么亏损。薄膜电池技术壁垒高,生产企业少,并未形成较强的竞争格局,仅是几个实力强大的企业在孤军作战。因此,薄膜电池肯定仍有探索和改进的空间,但并不代表这就是光伏产业新的发展方向。毕竟,薄膜电池的诸多优势仍处于理论阶段,没有大规模的应用,也就很难去检验最终的使用效果。
如此高的技术壁垒,如此捉摸不透的市场前景,注定“薄膜热”仅仅是暂时的,在财务危机恶化的大背景下,没有哪个晶硅企业敢冒此风险,加大对薄膜电池市场的研发投入力度。晶硅电池经过多个企业数年的强力研发,其技术上升空间已经有限,而薄膜电池并未形成行业“全民”探索的局面,因此其理论优势将被放大,博得众人的眼球。
汉能掀起的薄膜热潮令人不解,但笔者却极其钦佩。许多对于薄膜电池的质疑同样缺乏实践支撑,而且薄膜电池起步较晚,研发空间尚存,如果因为短期内暂无成本优势便抛弃,对行业来讲是一种损失。汉能的疯狂和执着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薄膜电池的存在时间,从这个角度看,汉能对光伏行业有很大贡献,或许如同尚德、赛维一样,它能成为薄膜电池领域的一个带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