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我们正准备着手建立光伏电站的整套计量检测验收标准,这对中国光伏发电产业至关重要。”刚出差回京的熊利民脸上还露出些许疲惫,手头的工作太多了,让他完全顾不上休息。作为中国计量院光学与激光计量研究所光通信与光探测实验室主任,从事光伏计量检测多年的熊利民见证了近些年中国光伏行业的迅猛发展,也对眼下中国光伏行业面临的“寒冬”形势深有感触。
美国的“双反”再加上欧洲的反倾销,让90%以上产品出口到国外的中国光伏产业面临着欧美市场的严重萎缩,他们开始将更多的目光转向国内市场。而近期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等部委密集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又点燃了光伏发电行业的热情。据媒体报道,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光伏项目审批明显加速,截至目前已有近60个光伏发电项目获批,涉及装机容量超100万千瓦。而去年国家发改委全年批复的光伏项目只有36个,装机容量为33.5万千瓦,约为今年的1/3;同时,近期国家层面的扶持政策更是进一步加码,其中分布式发电首当其冲。继9月底下发了《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之后,近日国家能源局正在召集各方面就度电补贴额度、补贴方式、示范区建设具体时间表等项目实施细节进行协商。
凭着自己多年对这个行业的熟悉,熊利民判断“我国的光伏发电项目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且“即将进入盈利模式”。但熊利民也表示出内心的担忧:“迅猛的发展掩饰不了行业存在的量值溯源体系不完善、校准检测技术缺乏、发电站缺乏完整计量检测标准的隐患。”熊利民谈起不久前去某光伏电站进行计量检测的情景:“这个发电站已经运行一年多了,但我们看到的情况是,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计量检测手段,发电站每天到底发多少电,发电效率是多少,连管理者自己也是一笔糊涂账。”光伏电站的发电功率直接决定了发电站的运行效率,但经过专业检测发现,这个标称输出功率达到266瓦的发电站实际输出功率只有125瓦,不到标称功率的一半。“那就意味着电站运营方投入了266瓦的资金,结果却只获得了125瓦的效益。很明显,这就是一种缺斤短两的行为。”经过分析,计量检测人员认定,光伏电站缺乏一套科学完整的计量检测验收标准是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根本原因。“如果我们能建立一套完善的计量检测验收标准,发电站在验收时就可以对光伏产品供应方提供的光伏产品进行计量检测,对整个电站的发电效率进行检测,从而获得科学准确的数据,避免双方产生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