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纷纷披露三季度财报,往年光鲜亮丽的光伏军团几乎全部遭遇滑铁卢。最先收到纽交所退市警告的大全新能源(DQ.NYSE)Q3营收同比降65.5%,净亏1550万美元;英利绿色能源(YGE.NYSE)Q3营收3.559亿美元,同比下降47%,净亏损则高达1.5亿美元;而行业龙头赛维LDK(LDK.NYSE)赛维LDK当期营收也仅及去年同期的60%左右,毛亏损达3250万美元。
从各地的招商名片变成如今的烫手山芋,从昔日银行的座上宾沦落到资本市场的乞儿,对于那些跌落云端、光环褪尽的光伏企业,这样惨淡的业绩早已是意料中事。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作为上市公司,究竟有无明确的扭亏路径,重振海内外投资者对中国光伏的信心?遗憾的是,无论是寻求“国有化”的赛维,还是固守待援的尚德电力(STP.NYSE),目前似乎都还无法交出像样的答卷。
显然,中国光伏业所面临的困境远超预期,这个冬天无疑分外寒冷。看前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业内一片愁云惨雾,何方才是光伏产业的出路?
另一方面,虽然神州大地已是寒风凛冽,各方“给力”光伏业的热情依然不减。政策面上显然还在加码,发改委日前公布了一揽子的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但由于补贴资金缺口太大,历史欠账太多,企业普遍担心“看得见吃不着”。虽然市场上一直有多元化发展的呼声,业界则主张光伏产业还应坚定不移走专业化道路,主动瘦身转型、适应转变。而部分企业则选择了另起炉灶,舍弃成熟的晶硅技术,希冀借助薄膜电池咸鱼翻身、扮演光伏业的先知和救主,他们的胜算又如何呢?
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只是画饼?
11月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决定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期间的可再生能源电价进行补贴。而为了解决省区之间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不均问题,可以通过配额交易方式实现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调配,不足部分通过2011年5-12月征收的附加资金中预支。
根据发改委此前发布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所谓配额是指“省级电网企业收取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金额小于本省应支付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金额的差额部分”。同时,省级电网给企业收取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金额大于本省应支付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金额的余额,可用于购买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