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装机入网与国家电网签订回购协议,补贴直接以电价形式兑现,这是最可行的,也是最无弊端的,国家电网在此次意见中并未公布入网电价是多少。
分析完光伏应用的种种问题,接下来我国的光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老生常谈——“被双反”
欧美先后对我国光伏企业发起双反,美国将对中国产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18.32%至249.96%的反倾销税,以及14.78%至15.97%的反补贴税。反补贴关税从今年3月20日起征收,反倾销关税从今年5月17日起征收。
欧洲是我国光伏企业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紧随美国之后,也对我国的光伏产品举起双反大旗,结果不容乐观。大多数光伏企业约一半以上的市场在欧洲,应对反倾销目前最可行的是在成本上有大的突破,现在的中国光伏企业岌岌可危,也被迫将市场重心转移至国内或者其他新兴市场,曾经创造无数财富神话的光伏,这一年来负面消息不断涌入眼前,光伏再次成为国内各大媒体报道的焦点,只是这一次光伏风光不再。
产能严重过剩
创造无数财富神话的光伏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纷纷涌入。
单就组件类产品而言,到2011年底,全球实际产能60GW, 2011年全球实际产量30GW;2011年中国的实际产能为40GW,中国实际产量21GW;2011年全球实际安装量27.7GW,而中国实际安装量仅为2.9GW,光伏应用在我国发展空间巨大。
中国的产能占全球的66.66%,实际产量占全球的70%,而中国2011年的实际安装量仅占全球的10.47%。
对比如此悬殊,很明显,无论在这六个字前面加上什么修饰词也无论怎么解释,结论都是:产能严重过剩。
加之欧美双反,应对欧美双反除了转移市场,目前也找不到更理想的办法,国内市场占有率极低,多余的产能国内如何陡然消耗的了?
单从企业来讲,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延长产品寿命?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
提升品牌知名度?
提高生产效率等等等等?
怎么做、哪个方法可行,各位企业运营高手都比我在行,不需要笔者多说。
笔者十分不希望中国光伏的发展要以牺牲众多光伏企业的利益为代价,但是市场竞争就是优胜劣汰,想办法提高企业的自身竞争力才是正解:价格、品质、品牌缺一不可,“打铁还需自身硬”最为贴切。
前景——发展空间无限巨大
中国光伏前景是美好的,虽然现实是惨淡的,而且道理是曲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