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拳”难解欧美围剿光伏业仍命悬一线
近两个月来,为了解救内忧外患中的光伏产业,我国政府层面相继推出了多项救市举措,对外不惜与欧美打起了以牙还牙的光伏贸易战,同时紧急出台了一系列“光伏新政”催热内需市场,包括增加光伏补贴、提高并网效率、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等纷纷出炉。但就目前来看,这套“组合拳”虽然一度令市场备感振奋鼓舞,其实质影响尚未显现,中国光伏企业的处境依然是危如累卵。
中欧、中美光伏贸易战已然打响,中国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虽然各界都认为任何贸易战的最终结局都将是双输,但哪一方将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目前却还是未定之数。
需要指出的是,欧美此番不约而同对华光伏“双反”并非一时兴起之举,而是有备而来,背后是欧美国家产业、经济发展策略的调整和转向,中国政府和国内相关企业不可过于轻敌。无论在欧美哪个国家,从未将光伏行业作为地方的支柱型产业,虽然他们的光伏行业受累于经济危机而凋敝,但造成的负面影响远不及中国。今年以来,欧美已纷纷调降或悄然取消光伏补贴额度;究其原因,英国更加青睐天然气和核电,光伏大国德国也开始转投风电,而美国以页岩气为主的非常规油气产量激增,都使得他们在能源利用方面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光伏产业的世界市场出现阶段性萎缩态势。
此外,欧美对华光伏“开刀”之所以有恃无恐,还在于中国和欧美光伏市场在全球光伏产业链的不同位置。国内的光伏企业均处在产业链的中上游阶段,以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多晶硅电池片及组件生产为主,而欧美国家则更注重光伏电池、光伏电站的建设,其处在光伏产业链的下游消费领域。伴随贸易战打响,中国的光伏企业很难对欧美光伏市场造成实质性影响,而欧美通过收缩光伏市场却可以轻易封杀“中国制造”。
双方产业结构和定位的差异,加上欧美早有准备,中国的“组合拳”能否有效、何时起效尚存疑问。另一方面,中国的一系列“光伏新政”一旦激活光伏应用内需,就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战略纵深,正所谓“一通百通”,欧美对于中国海外市场的钳制就可化解,只是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就眼下来看,面对来势汹汹的“双反”浪潮,中国有多少光伏企业能够顶住这股逆流并幸存下来,显然还是一个硕大的问号。
中投顾问《2012-2016年中国太阳能发电站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也指出,中国光伏业陷入“内忧外患”的艰难境地,企业生存状况令人堪忧。国家相关部门加强内部市场开拓的做法比较明智,能够从根源上解决光伏业存在的顽疾。不过,在大部分多晶硅企业面临停产倒闭危机之时,帮助巨头企业“活下来”才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