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的9月26日,Solar World挑头的欧洲行业协会EU ProSun向欧盟委员会提出申诉,指控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和其主要部件受益于不公平的政府补贴。中国也已不甘示弱。11月1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欧盟太阳能级多晶硅料进行“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11月5日,中国就欧盟部分成员国的光伏补贴措施,提出与欧盟及其相关成员国在世贸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下进行磋商,正式启动世贸争端解决程序。
11月8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发布公告,称已对从中国光伏企业进口的硅片、电池、组件启动反补贴调查。至此,欧盟也步美国后尘,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2012年11月9日东方早报) 一场贸易战愈演愈烈。
欧债危机引起了需求萎缩,在这一导火索下,光伏产业内的危机一下子爆发。有人说是产能过剩,但看似产能过剩,光伏太阳能在国内却着实是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的光伏产业有95%的市场都在国外,国内的应用还是十分有限。
一方面,由于在利用光伏太阳能中还存在着配套的基础建设和技术问题,沉浸在的对GDP的过热追求中而缺乏长远眼光的发展中国家很少能真正利用他们。而重视持续发展的美国和西欧等发达国家则为光伏太阳能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
另一方面,只看重一时的市场前景的企业们便把市场过度集中在这些目前看起来有利可图的发达国家,一旦这些国家的经济萎缩,市场需求减少,光伏太阳能产业的发展也就陷入所谓的“产能过剩”中。
从长远来看,中国再不广泛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果,其经济发展所遇到的能源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能源问题也必定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
地方政府和企业也是,要培养高瞻远瞩的眼光,在市场在传递信息是有滞后性的情况下,投资不能是当时的跟风,应对未来市场有一个评估,三思而后行。
光伏产业的危机确实是发生了,在解决矛盾上,美国,欧盟依次打出“双反” 牌。我们竟也做出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冲动之事。这一贸易保护的做法实则与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相逆,一个国家若只顾眼前而违背未来世界发展的大潮流,必将后退。
中国与这些发达国家早已融入了经济全球化浪潮,成了一根绳上的蚂蚱,利益相连,唇亡齿寒。
进一步说,从长远来看,美国和欧盟的这一短视做法不仅解决不了国内的经济危机和市场需求萎缩问题,也将影响到和我们在其他产业内的合作交流。
对我们来说,缺乏核心技术,我们就也无法真正在光伏产业的领域内独立地和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所以,中国的光伏企业需要和欧美的企业不应只为眼前的利益大打贸易战,要从长远的眼光出发,进行联合合作,来共同分享市场和技术等,这样双方才能持续的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