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是光伏企业的致命伤
“中国的光伏企业死都死在了现金流上。”曹仁贤对记者表示。他介绍说,一些太阳能电站的补贴不能及时拿到,影响了太阳能发电企业的现金流;一些电站被限制发电,使得发电收入也大幅度减少。“目前只有金太阳工程的初投资补贴发放比较及时,因为是财政在主导。”
曹仁贤举例说,如果1亿元的电费补贴要等一年,首先是银行贷款7个点没了,其次是坏账计提,第一年5个点没了,企业账面的损失就是7%加5%;如果电费补贴拖欠两年,企业的账面损失就是14%加10%。如果某个发电站再被限电,哪怕一年限电5%,那么这个电站就要亏本了。
据他介绍,下游电站的流动性差,同样会向上游传导,传导到零部件企业等就形成了三角债,从而影响整个太阳能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曹仁贤认为,现在政府对光伏电价进行补贴,是为了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加速发展,使不需要补贴的时代尽快到来。因此,政府要做的就是把下游的规则制定好,而不是在企业出现危机的时候再费尽周折设法救企业。而对于产能过剩的问题,企业自身完全可以通过市场手段来调节。
在行业危机面前,很多企业把逆变器看做是避风港,纷纷进入,但曹仁贤并不这样认为,他表示,太阳能光伏行业深陷困境,包括逆变器在内的每一个零部件都是“难兄难弟”,谁也不可避免。目前,全球有几百家逆变器企业,但前十五家企业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对于新进入企业来说,其实面临很大的挑战。
不过,曹仁贤也表示,逆变器行业创新活动非常快,产品的生命周期非常短,相比太阳能电池组件来说,差异化也更强。因此不会像太阳能电池组件那样,完全拼价格,抗风险能力也就相对较强。
走出去首先要立足国内
权威调研机构IMS Research发布的新一期光伏逆变器市场占有率排名显示,阳光电源2011年度在全球光伏逆变器销售额榜单中排名第十七位,与此同时,2011年度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五,占比3.4%。IMS Research的排名还显示,2011年度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在中国的销售排名第一,占比33.1%。
IMS Research方面表示,现在,阳光电源在按出货量和销售额的排名中出现不同名次,正反映了该公司的现状,即中国区业务仍占其全球业务的绝大多数。与主要业务位于欧洲、美洲的SMA等国际化企业相比,国内光伏逆变器仍以集中型逆变器(尤其是500kW)为主,而集中型逆变器每瓦单价远远低于同期欧洲、美洲市场同类产品的水平。
对此,曹仁贤表示,出货量和销售额的排名差异恰恰表明阳光电源的产品具有极高的性价比。阳光电源有很好的成本控制能力,其产品造价和卖价都相对较低。
曹仁贤认为,光伏企业都是外向型企业。但对于逆变器企业来说,要走出去,首先要服务好国内。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境况下,更应立足国内市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