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该案件相关负责人昨日则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把对欧盟部分成员国补贴其终端产出的做法推向WTO,与之前中欧双方就欧盟自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立案发起反倾销调查,是两个概念,走的是不同流程,不能混到一起来谈。
“之前欧盟对华企业发起双反调查,是欧盟国家对中国企业采取的措施;而中国此次将欧盟部分成员国的补贴行为诉至WTO, 是国家对国家的行为。”上述负责人说。
欧美心态:未能完全垄断全产业链
目前新能源领域的纠葛,除了欧美对华光伏产品已经发起的双反调查,还包括涉案金额为数千万美元的风塔案,目前正在等待终裁结果。
目前的新能源产业链已经形成全球纵向分散的趋势,欧盟由于是消费大国,因而培育了市场,政府也对消费端做了大量补贴。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学院副院长屠新泉对本报记者解释说,欧盟对于新能源发电厂每产出一度电,如果成本是1欧元,政府将额外补贴0.2欧元。
屠新泉表示:“欧美心态不平衡之处在于,过去全球出现了一个新的创新型产业,可能会全产业链集中在欧盟或者美国,这样享有创新的收益也就会更大,而中国目前也通过产业政策,及地方政府的扶持,从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中分到一杯羹,不管是否属于低端部分,都享有了一些利益,使得欧美不能像过去那样完全享有。”
沈丹阳指出,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有利于解决全人类面临的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等严峻挑战,符合各国共同利益。各国应当着眼长远,加强产业合作,开放国际贸易,而不应出于短期利益需要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光伏产业的链条在全球的分布极不平衡。该链条大致可划分为上游(硅料、硅片)、中游(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和下游(光伏电站等应用系统)三个部分,涉及多晶硅材料、铸锭、拉单晶、电池片、封装、平衡部件、系统集成、光伏应用产品和专用设备制造等多种产品及多项技术。
具体来说,美国擅长研发,太阳能发电设备使用率并不高,欧盟则擅长生产太阳能的机械,中国主要承接了太阳能电池及组装环节。中国的光伏企业多集中在产业中下游,尤其是电池片的生产和组件封装环节。尽管产业发展迅速,但目前企业仍需花高价进口大量核心的原材料和生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