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孤独的“海龟”英雄,河北保定也有一家大公司想吃“螃蟹”的,但一百多亿砸下去后,目前还没有什么结果。随着西门子法生产成本的下降变得越发困难,想吃“螃蟹”的人也是“前赴后继”,浙江也有类似的案例,交了巨额学费了,还没有学出什么名堂来。
不过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当初中国人想大干西门子法多晶硅的时候,外国的主流厂商是极力阻挠的。多亏有一个从德国瓦克“流放”出来的“叛逆”开了一家“普及” 西门子法的公司,加上美国设备厂商GT-SOLAR的推波助澜和来自四川峨眉的本地武林隐士的“出山”以及全国各地总计上千亿的投入,中国的西门子法多晶硅工业总算有了一点眉目。而流化床法多晶硅技术在1~2年以前,则是少数几家欧美多晶硅厂商的“核心技术”,但今天这些公司因为手上缺钱花,都急于在全球兜售这项“核心技术”,有点像破落的富家后代,变卖祖宗的宝贝家当那样。 上周有一家欧洲大公司的高官在陕西等地游说,和此事不无关联,当然,美国公司也没有闲着。中国是全世界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中国人骨子里又多有“大跃进”的情结,这样的“先进技术”如果包装得当,在中国应该大有销路,而且目前的多晶硅价格和成本行情在逼着中国厂商进行新的尝试:不改变可能就是死路一条,改变可能还有一线生机。不过,如果我们真的很天真,我们还应该再问一个“天真无邪”的问题,“既然螃蟹真的这么好吃,你们外国人为什么不留着自己吃?”他们以前可不是这么大方的!
此外,流化床法在国外的大规模应用(万顿级)还是最近1~2年的事,尽管美国有一家厂商从事流化床法多晶硅生产的年代较长,但和西门子法相比,并没有规模和成本上的优势。从短期来看,流化床法有上升空间,但在短期内无法成为多晶硅制造技术的主流(图一)。流化床法更多得到关注的一个副作用可能是让大家更快地淡忘冶金法这类技术,因为未来对于多晶硅的要求并非是“勉强的质量+更低的成本”,而是“更高的质量+更低的成本。”
话又说回来,我相信有些中国人还是有智慧的,大部分人起码是“识货”的。从技术上看,流化床法多晶硅制造技术比形形色色的冶金法更为成熟,更适应市场对于高性能太阳能电池不断增长的需求。流化床法多晶硅制造的“理论成本”也远低于西门子法的“理论成本”。但事物都是相对的,就目前现状来看,一流流化床法多晶硅制造厂商的实际总成本并不低于一流西门子法多晶硅制造厂商的实际总成本。流化床法理论上可以不间断地连续作业,但由于硅尘淀积和硅烷腐蚀,反应炉和管道等不得不作定期清理,系统因此必须关闭。
因此我希望那些想吃“螃蟹”的中国人做好充分的准备,吃“螃蟹”的专用工具准备好了吗?搞清楚“螃蟹”的那些部分可以吃,那些不可以吃。当然,就像有些高价“阳澄湖大闸蟹”是冒充的,外国的“螃蟹”也不见得都是货真价实的。一旦你搞砸了,可能不容易再找到能帮你一把的峨眉武林高手了。你就只能听人摆布,不断地交新的学费,不断有合同之外的新的开销,你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