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随着欧洲债务危机加深,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近年来不得不出台一系列削减光伏行业补贴的法案。据笔者了解,2011年,德国通过光伏上网电价下调法案,宣布将2011年装机总量控制在1兆瓦之内;意大利批准新太阳能光伏发电补贴法案,将每年用于太阳能发电补贴的资金限制在60亿~70亿欧元;西班牙将小型屋顶项目、大型屋顶项目、地面安装系统的光伏发电补贴分别下降了8%、27%和46.5%。2012年,德国将屋顶太阳能电站补贴削减20%左右,大型地面太阳能电站补贴最高削减30%;西班牙则决定暂停对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补贴。
中欧产业链相互依存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条在全球的分布是极不平衡的。该链条大致可以划分为上游(硅料、硅片)、中游(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和下游(光伏电站等应用系统)等三个部分,涉及多晶硅材料、铸锭、拉单晶、电池片、封装、平衡部件、系统集成、光伏应用产品和专用设备制造等多种产品及多项技术。具体来说,工业硅料的生产属于产业链中能耗高、污染严重、利润较少的一环,其生产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工业硅料的提纯等技术密集型的区段,长期以来一直由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垄断,是产业链中毛利率最高的部分。目前,拉棒、切片设备的关键技术由欧美掌控,有能力提供光伏电池全套生产线的企业也集中在欧美。
我国的光伏企业多集中在产业的中下游,尤其是电池片生产和组件封装环节。尽管产业发展迅速,但目前企业生产仍需花费高价进口大量核心的原材料和生产设备。自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产量平均以每年122.64%的速度增长,其中2003年至2008年的平均产量增长率均在100%以上。2007年~2011年,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已居世界领先水平,占全球产量的比重已由2004年的4%上升至2011年的48%。2012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能将超过40GW,产量将超过24GW,同比增长50%以上。与此同时,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自德国进口的多晶硅货值7.64亿美元,占中国同类产品进口额的20%;进口银浆3.6亿美元;并累计从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采购约180亿美元的光伏生产设备。
对华“双反”结果猜想
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初裁的影响,可作为对此次欧盟“双反”调查进行结果预判的借鉴。据笔者了解,2012年3月,美国商务部针对中国太阳能厂商的“双反”初裁认定,中国太阳能产品生产商接受了政府的不公平补贴,决定向中国产太阳能电池(板)初步加征2.9%~4.73%的关税,并在今年5月对中国输美光伏电池加征了超过30%的惩罚性关税。由于美国光伏电池的生产成本比中国高20%~30%,加征超过30%的惩罚性关税后,中国光伏产品将失去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与此相对应,数据显示,6月中国出口至美国的太阳能产品总值为996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415亿美元下降近60%,这是继5月中国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出口额下降20%后出现的更为严重的下滑。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