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中国光伏产业在寒冬之中承受沉重一击。
9月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立案后60天到9个月时间内,欧盟委员会将作出初裁。无论中国商务部是否进行反制,光伏企业的日子都不会更好过——美国投资机构Maxim Group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的债务累计已高达175亿美元,约合1110亿元人民币,国内整个光伏产业已接近破产边缘,作为光伏产业的一大分支,多晶硅行业是光伏行业的暗淡的黄昏写照。
多晶硅行业是中国制造业国际贸易时代的产物,设计产能主要考虑境外市场、境内外补贴水平,境内的消费市场与政策未能理顺,内需市场低迷,绝大多数产品出口到欧洲。
多晶硅疯狂发展是地方GDP至上的产业,急于扩张GDP的地方政府,希望在容易通过审批的光伏产业方面获得先手,大笔资金在初始阶段的暴利与境内外补贴的诱惑之下,纷纷进入光伏行业,造成产能严重过剩:从全球来看,2011年全球电池产量已达到3300万千瓦,实际产能达到4500万千瓦,产能过剩率超过50%;从国内情况来看,2011年我国光伏电池产能已经达到3500万千瓦,已可以满足全球光伏电池的安装需要。
从2010年欧盟取消补贴以来,多晶硅行业陷入内忧外患,随着美国与欧盟对中国展开双反调查,多晶硅从1000%的利润率直降至亏本。此时中国多晶硅行业显示出致命的软肋,缺乏内需市场,没有技术门槛,负债率过高,无法实现高效企业对低效企业的兼并。目前龙头企业纷纷向政府求助,要求母乳喂养。
光伏行业是三来一补的低端外贸模式的翻版,虽然隶属高科技的新能源领域,实际上却是高科技领域的劳力出售者。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 “三头在外”:一是光伏电池的生产设备主要从国外进口;二是晶体硅材料主要从国外进口;三是生产的光伏电池产品主要出口国外。最好的企业是工艺设施好于其他企业,欠缺开发核心技术的能力,换一句话说,我们在高科技行业,仍在为国外打制造业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