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信息 研究咨询 服务应用 展会会议 视频图片 期刊专栏 新媒体
关闭
关闭

光伏“寒流”中的赢利企业

发表于:2012-06-01 09:18:18     作者:林瑞明 来源: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
    在经历了几年高速增长之后,中国多晶硅行业在 2011 年遭遇“寒流”,价格暴跌,企业大面积停产。但在行业不景气的局面下,中国多晶硅龙头生产企业保利协鑫( GCL-poly )在 2011 年仍取得 22.9% 的营业利润率,被誉为是 “中国最赚钱的光伏企业”。产能扩张、技术提升和与下游企业的长期合作是 GCL-poly 取得成功的三大原因。这为其他多晶硅企业的发展树立了标杆和榜样,未来中国多晶硅行业也将面临进一步的整合。

 中国多晶硅行业遭遇“寒流”

 过去 5~6 年,中国多晶硅行业在下游需求的拉动下,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作为多晶硅的重要应用领域,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全球装机总量从 2006 年的 1,581 MW 提升到 2010 年的 18,229 MW , 5 年增长 11.5 倍。其中中国的装机总量从 2006 年的 12MW 提升到 2010 年的 520MW , 5 年增长 43.3 倍。

 在光伏下游行业发展的驱动下,中国国内对多晶硅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长。从 2008 年的 16,544 吨消耗量,增加到 2011 年的 146,131 吨, 3 年增长 8.8 倍。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中国一度出现多晶硅项目的投资热潮,产量也随之快速提升。 2006 年中国全年多晶硅产量才只有区区 287 吨; 2008 年,中国当年开建的多晶硅建设项目就接近 50 个,建设规模超过 10 万吨; 2011 年中国多晶硅总产量达到 82,768 吨,同比 2010 年增长 84% ;多晶硅国内自给率从 2007 年之前的不到 10% ,提高到 2011 年的 56.6% 。

 但 2011 年,风云突变,多晶硅价格暴跌,中国多晶硅产业遭遇“寒流”。首先, 2011 年随着欧债危机的影响,太阳能装机全球占比超过 70% 的欧洲各国纷纷减少对太阳能的补贴,导致全球光伏行业陷入低迷,下游需求增长放缓甚至萎缩。结果,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不少太阳能中游光伏组件、电池生产企业出现库存积压,从而倒逼对上游多晶硅原材料的价格形成向下的压力。

 其次,中国多晶硅从国外进口的价格持续走低。中国多晶硅进口量从 2009 年的 20,000 吨增加到 2011 年的 64,614 吨,增长超过 223% 。其中,韩国、美国、德国是前三大进口来源国,并且 2011 年总进口有向上述三国集中的趋势(例如, 2011 年 12 月,三国占到进口总量的比例达到 89% )。而以美国 Hemlock 、韩国 OCI 、德国 Wacker 为代表的国际多晶硅大厂纷纷低价向中国出售多晶硅以侵占市场,其进口价格最低达到 $22/kg 左右 1 。

 在上述驱动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多晶硅市场价格在 2011 年从 $90/kg 跌到 $30/kg 以下,暴跌超过 60% 。由于国内大部分多晶硅企业的生产成本在 $35/kg 或以上,价格下跌导致多晶硅环节利润蒸发,企业大面积停产。 2011 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已投产的 43 家多晶硅企业仅剩 8 家企业尚在开工,停产率高达 80% 。

 寒流行业中的一枝独秀保利协鑫(GCL-poly)

 在整个多晶硅行业遭遇“寒流”的严酷局面下,多晶硅厂商 GCL-poly 仍然在 2011 年取得赢利,并实现利润增长,堪称赢利明星。根据 GCL-poly 年报显示, GCL-poly 在 2011 年取得 22.9% 的营业利润率。这一比率与多晶硅行业的国际巨头 OCI ( 26.1% )、 Wacker ( 19.2% )等相比毫不逊色,并远远超过中国太阳能光伏下游行业的领导厂商,如无锡尚德(- 20.1% )、 JA Solar (- 3.9% )等。因此,有媒体将 GCL-poly 誉为 2011 年“中国最赚钱的光伏企业”。

 GCL-poly 能够实现多晶硅业务的赢利,主要归功于以下三方面因素。首先,通过迅速的产能扩张降低生产成本。作为中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企业, GCL-poly 在产量上遥遥领先于其他中国厂商。 2011 年 GCL-poly 多晶硅实际产量进一步增加到 29,414 吨,同比增长 64.8% ;而 2011 年底其产能( production capacity )则已达到 65,000 吨,占中国全国产能 50% 以上,并超越 OCI 、 Wacker 、 Hemlock 等竞争对手,达到世界第一。

 其次,持续不断的技术改进和提升。 GCL-poly 注重通过研发创新来改造和提升生产工艺,其技术实力在国内首屈一指。通过自主设计高效还原炉, GCL-poly 的最新还原炉电耗可低至 40 kwh/kg ,综合电耗可低至 65 kwh/kg ;而 2011 年的全国平均水平为 80~150 kwh/kg

 GCL-poly 还自主设计单体达 10 万公吨的冷氢化装置,为目前世界最大、最先进,可以进一步增大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多晶硅单位生产能耗。 2011 年 6 月, GCL-poly 在苏州成立了协鑫工业应用研究院,随后的 7 月又成立保利协鑫美国研发中心分析检测中心。以此为基础, GCL-poly 联合高校和科研单位进行技术攻关,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 持续的技术提升,加上产能扩张,使 GCL-poly 的多晶硅生产成本不断下降,已具有国际竞争力。

 最后,通过长期合同锁定与光伏下游厂商的合作关系,保证下游需求的稳定。

 GCL-poly 的长期供货合约

 客户名称

 合约数量 / 价值

 合约期限

 林洋

 2,500 MW

 2011 年 1 月- 2015 年 12 月

 晶澳太阳能

 10,031 MW

 2011 年 1 月- 2015 年 12 月

 Indosolar

 815 MW ( 约 6 亿美元 )

 2010 年 11 月 – 2014 年 12 月

 新日光

 350 MW

 2010 年 10 月 – 2013 年 12 月

 海润

 总值 208 亿人民币

 2011 年 1 月 – 2013 年 12 月

 台湾旺能

 至少 664 MW

 2010 年 10 月 – 2015 年 12 月

 金保利

 5,500 MW

 2011 年- 2015 年

 天合

 7,500 MW

 2011 年 1 月 – 2015 年 12 月

 阿特斯

 5,200 MW

 2011 年 1 月- 2015 年 12 月

 中电光伏

 4,400 MW

 2011 年 2 月 – 2016 年 12 月

 润峰电力

 4,200 MW

 2011 年 7 月 – 2016 年 12 月

 太极能源

 1,000 MW

 为期 5 年

 Source: GCL-poly2011 年度业绩报告

 结论与展望

 中国多晶硅行业面临行业整合,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目前全球太阳能光伏装机数量放缓的趋势已得到缓解,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欧洲以外市场在未来 5 年仍预期会有持续稳定的增长,因此保证了多晶硅下游需求的稳步提高。事实上,下游需求放缓和国外进口低价倾销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目前国内多晶硅行业大面积停产的根源,还在于大多数多晶硅企业仍停留在粗放生产、竞争力不高的阶段,其生产能力、技术能力不足以达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产盈亏平衡点( breakeven point )。因此,中国多晶硅行业面临新一轮行业整合,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以GCL-poly为代表的国内龙头多晶硅企业将强者恒强,行业产能进一步向它们集中。

 目前,除GCL-poly之外,江西赛维、洛阳中硅和四川大全的年产量也进入世界前10(分居第8、9、10),未来其排名将进一步提升。

 GCL-poly 为中国多晶硅企业的未来发展树立了标杆,提供了借鉴。第一,多晶硅行业的核心竞争要素体现在产品价格和产品质量(多晶硅纯度),因此,像 GCL-poly 那样持续的产能扩张和技术提升是确立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关键。

 第二,多晶硅与下游企业的合作将进一步增多。 类似GCL-poly的长期供货合约是增加与下游企业合作的一种有效方式。此外,在多晶硅大幅降价的同时,光伏下游的 电池片与组件环节的利润空间反而略有提升。因此,多晶硅厂商将会尝试向产业链中下游延伸,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特别声明:
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 news@solarbe.com 商务合作联系:010-68000822 media@solarbe.com 紧急或投诉:13811582057, 13811958157
版权所有 © 2005-2023 索比光伏网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