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型公用事业公司——意昂集团(E.ON)和莱茵集团(RWE)近期正在加紧其在太阳能领域的投资。究其原因,无外乎是由于德国已宣布退出核电业务,对两大能源巨头影响颇深。同时,全球光伏产品的价格不断下降也迫使两公司寻求新的收入来源。
意昂发言人克里斯蒂安表示,该公司计划从2013年开始每年增加7万千瓦的光伏装机容量。此前,莱茵对光伏产业一直持保守态度,而如今面对光伏组件成本的下降,其有可能加大对光伏技术的资金投入。莱茵可再生能源部门负责人汉斯称:“光伏产品价格的显著下降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计。我们正计划在更具市场前景的欧洲国家展开光伏项目,而不是在德国市场。”
据了解,意昂计划在未来的5年内投资70亿欧元提高清洁能源发电。而被指责为欧洲最大二氧化碳排放企业的莱茵,也将在未来4年内斥资50亿欧元用于可再生能源项目,主要在英国与德国建造海上风电场。
中国光伏企业的生产能力给德国制造商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大大压低了产品利润及电池板价格。彭博社数据显示,太阳能电池的价格已下跌58%至52美分/瓦。与此同时,默克尔政府决定从4月1日起把太阳能补贴削减29%,并从5月份起每月都进一步削减。这要求德国的光伏企业需要迅速地推进新的业务。
莱茵已经将目光投向其他国家来开拓其可再生能源项目。该公司正在洽谈一个沙漠试点项目,即在北非与中东地区建造可再生能源电站。汉斯表示:“如果考虑在德国或英国以外的地方建造光伏电站,那么西班牙南部、意大利或摩洛哥南部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也是沙漠项目比较适合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光伏成本正在不断下降,可与目前建成的海上风电场相媲美。”
意昂则正致力于在法国、意大利开发更多的光伏发电项目,或许还将在美国建造风电场。克里斯蒂安表示,该公司到2015年将使光伏电站的建造成本削减至35%。他说:“尽管光伏组件的价格已经暴跌,但并不会阻止我们发展光伏技术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