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卖一公斤多晶硅就多亏56美元,”这是江苏阳光生存艰难的真实写照。江苏阳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涉硅企业效益较为不错的企业。其原本是全球最大的毛纺面料生产商,受2007年高达250%利润的多晶硅项目吸引,才在2007年8月28日投资15亿元,加入多晶硅“俱乐部”。江苏阳光发布的去年业绩预减公告,称其去年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80%以上。报告指出,受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煤价上涨、2011年下半年起多晶硅市场价格大幅下降等多种因素影响,造成公司2011年净利润大幅度下降。据介绍,江苏阳光的多晶硅生产成本约为60万元/吨,也即为87.85美元/公斤。多晶硅目前售价已不到32美元/公斤,江苏阳光每生产一公斤多晶硅就亏损56美元。
据悉,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收缩战线,很多光伏企业前期圈地付了很多的土地成本,但由于市场急转直下,有些企业不得不将这些土地租出去,退出多晶硅市场,重新寻找机遇。同时,一些“涉硅”上市公司试图以停产检修、出售资产等方式熬过难关。
“国际金融危机后的那段日子感觉好像是春天来了,于是呼啦啦都进去了,但寒冷的冬天却在后面,考验也在后面。”浙江省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需求萎缩产能过剩,“多晶硅企业破产率先出现
在浙江,除了与大的市场环境有关之外,更与当地企业市场化程度高、政府干预相对较少有很大关系。事实上,国内多晶硅产能供大于求,而光伏产业在经历了前期的空前繁荣后已经步入了整合期。”这是凤凰光伏高级副总裁张琢对光伏产业的看法。
2005年前后,国内拿到千吨级多晶硅生产线建设牌照的只有四川新光硅业、河南洛阳中硅、辽宁凌海金华、宁夏石嘴山四个地方。为了争夺新光硅业项目的供货权,尚德与英利曾展开“肉搏战”。此后数年,多晶硅价格一路飙升,甚至突破500美元/公斤,这也让很多企业将其视为掘金之地,蜂拥而至。尽管随后光伏市场曾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国内光伏产业正处于发展的上升期,加上政府纷纷加大了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让光伏产业乃至多晶硅处于发展的黄金期。但好景不长,多晶硅的价格达到500美元/公斤的价格顶点后,便急速暴跌至20美元~30美元/公斤。这让下游厂商措手不及,甚至龙头企业尚德也曾因此不惜赔付违约金、撕毁与供货商的合同。
多位业内人士向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多晶硅暴利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
“多晶硅之所以出现价格大跌,主要是产能过剩下游市场需求低迷。”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分析师沈宏文告诉中国商报记者。2011年以来,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加上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纷纷削减对太阳能的补贴,使得欧洲的光伏需求大幅萎缩,多晶硅的市场需求也出现连续性的下滑。未来光伏产业整合不可避免,不少企业也将吞下盲目扩张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