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近日,由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申报的“太阳能电池用微铁高透过率玻璃成套技术及产业化开发”成果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十余年来我市企业首次获此殊荣,实现了我市自主创新领域的重大突破。
打破封锁,占领国际国内市场
10月25日,在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研究开发中心实验室,记者见到了这块聚焦行业关注目光的“神秘”样品。就是这一片看起来平淡无异的玻璃,却凝聚了该院众多专家和工作人员多年智慧和汗水。
“微铁高透过率玻璃,也称光伏玻璃或超白光伏玻璃。”该院研究开发中心常务副主任王芸介绍,光伏玻璃是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中不可替代的关键材料,作为太阳能电池盖板,它通过多次折射,能够充分吸收太阳光,最大利用率地将太阳光的光能转化成太阳能电池的电能。而这项技术对太阳能量的透过率等保证电池正常运转的关键技术指标要求非常高。此前,该项技术长期被法国、美国、英国的大公司垄断,严重制约了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
业内专家分析,该成果打破了国外垄断,催生了我国光伏玻璃产业的诞生及快速发展,满足了太阳能产业高速增长对关键材料的迫切需要,对促进与推动我国太阳能利用及提高太阳能产业的国际地位意义重大,同时也奠定了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在该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针对我国光伏玻璃产品及制造技术的空白,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充分发挥科研开发、集成创新以及工程化、产业化的强大优势,努力在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上进行创新,立志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彭寿告诉记者。
经过多年努力,研发人员终于在多项技术领域实现了创新。首先是突破了国外“窄液流成型工艺”技术传统的束缚,成功开发“宽液流成型工艺”技术,将总成品率提高到70%-75%,比国外同等规模生产线提高约15个百分点,并对成套技术的标准化设计开发快速推广,使我国太阳能玻璃产业规模短时间内成为全球第一。此外,研发人员还开发了“一段式ppm级石英砂微铁浮选工艺”技术及研发的专用捕收剂,突破光伏玻璃原料———优质脉石英(微铁)资源短缺的制约,使储量丰富含铁量较高的石英岩铁含量大幅度降低,保证我国光伏玻璃产业发展的需求。
通过新工艺和节能新技术,该院为中航三鑫在蚌埠开发建成了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一窑五线”光伏玻璃生产线,在技术、质量、规模、能耗、投资等关键指标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产品通过国际公认的瑞士SPF太阳能检测中心最高级别U1级认证。利用该成套技术,该院和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已建成或在建30多条生产线,产品占我国光伏玻璃市场约85%和全球市场约45%的份额,对促进与推动我国太阳能利用及提高太阳能产业的国际地位意义重大。
集成创新,做行业领头羊
“集成创新是我们转型发展的技术支撑。”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志铭介绍说,玻璃设计院紧跟国家产业政策,立足集成创新,加速推进“集成化、产业化、工程化、国际化”战略,加速发展“新玻璃、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产业,在引领传统建材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等方面捷报频传。
目前,在新玻璃产业方面,该院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玻璃、电子信息显示玻璃、建筑节能玻璃,集聚发展上下游产业链;在新材料产业方面,成功研制了高纯氧化锆、超细硅酸锆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材料产品,空心玻璃微珠产品获得了国家“863”计划的重点支持,满足了航空航天和深海探测等领域对关键材料的迫切需要;自主开发的石英尾砂综合利用技术提升了石英砂的应用范围和档次,极大地推进了玻璃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利用这些技术及转化成果成功建设了多个产业园区;在新能源产业方面,着力发展非晶硅基板和太阳能电池制造、光伏产业装备制造、新型光伏建筑材料的制造及应用。
通过集成创新,该院形成了以大吨位优质浮法玻璃,玻璃厂烟气脱硫、脱氮、余热发电、全氧燃烧等节能减排技术为重点,以太阳能基板玻璃、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和信息显示材料等新兴产业技术为导向的核心竞争优势,获得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项,并获得国家专利授权多项,为建设创新型蚌埠贡献了重要力量。
服务地方,争当首个百亿企业
谈到玻璃设计院在强化自主创新、服务地方经济方面所做的工作,李志铭告诉记者,近年来,蚌埠玻璃工业设计院积极投身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试点省建设,全面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了从单一科研设计单位向科技型企业集团的快速转型,为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做出积极贡献。
近年来,玻璃设计院在蚌埠投资建设了占地2000多亩的国家级玻璃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发展新玻璃、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区内建成了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成功实现了技术升级;投产了国内首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用TCO玻璃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利用自主创新成果建设的高纯电熔氧化锆项目,产销量已居全球榜首。同时,在园区相继投产的超细硅酸锆、电子级球形石英粉、球形氧化铝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均已取得良好经济效益。这些成果完善了太阳能光伏、电子信息显示等产业链,为企业在蚌埠打造全国最大的新玻璃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增添了新的活力。
2010年,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合并业务收入由十年前的5000多万元增长到66亿元,今年将力争突破100亿元,成为我市首家产值过百亿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