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据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底全球已并网的光热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1.27GW,其中美国占35%,西班牙占59%;而在建的装机容量高达1.93GW,规划中的装机容量达到了17.53GW,其中北美(以美国为主)占56%、欧洲(以西班牙为主)占27%、中东(以色列为主)占6%。
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太阳能热发电(CSP)装机将超过42GW,可推算未来10年年均建设规模为4GW。到2030年太阳能热发电装机将占总装机的3%~3.6%,假定2030年累计装机为6.2TW,CSP装机约为200GW,按照2500美元/kW建造成本计算,潜在产业规模约为3.2万亿元,万亿元产业正在成形。
中国光热发电技术成为鼓励项目,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国通过973、863计划对光热发电进行了基础研究和示范项目,光热发电已被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版》。据有关专家预测,2011~2015年主要为技术验证和商业化起步阶段,2015~2020年为商业化规模化建设阶段,2020年后进入飞速发展阶段,预计光热发电造价将降低到1万元/kW,届时光热发电将如同现在的风电。
我国热发电发展前景看好
聚光、集热和储热是关键环节,国内企业从零部件开始切入光热产业链。聚光、集热和储热是光热发电的关键环节,是技术核心和难点所在,这三部分约占总成本的60%。根据测算,在2011~2020年,吸热器潜在规模为174亿美元,供应商有以色列Solel和美国SCHOTT;聚光镜的规模为174亿美元,德国Alanod和美国3M技术较为领先;储热系统规模达到306亿美元,由美国Radco垄断。国内企业为国外企业配套部分零部件,聚光和集热有实验产品,需要进一步研发突破。
太阳能热发电是刚开始产业化的太阳能利用技术,具有清洁高效、稳定可靠等特点,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体系的完善,将会逐步提高其技术和经济优势,成为太阳能利用的重要方式。
与光伏发电相比,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首先避免了昂贵的硅晶光电转换工艺,因此可大大降低整个发电成本。此外,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中的“蓄电”环节,可以将获得的热能通过介质储存在巨大的容器中,可以保证在太阳落山后几个小时仍然能够带动汽轮机发电,电压稳定。而光伏发电却难以摆脱“看天吃饭”的尴尬。
在国际上,大力推进太阳能热发电的项目诞生于2009年7月,这一号称欧洲沙漠行动的行动,计划在未来10年内投资4000亿欧元,在中东及北非地区建立一系列并网的太阳能热发电站,来满足欧洲15%的电力需求以及电站所在地的部分电力需求。
近年来,中国积极倡导对包括风力、太阳能等可再生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减轻对矿物燃料的依赖。此前发布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和扶持包括太阳能在内的新能源产业和产品的战略目标,计划到2015年,中国将形成500万千瓦的并网太阳能发电能力。
今年6月1日,国家发改委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正式实施,在指导目录鼓励类新增的新能源门类中,太阳能光热发电被放在突出位置。专家预测,未来光热发电容量将大大超过光伏,在全球低碳经济与新能源革命的大趋势下,光热发电极有可能成为我国未来份额最大的主导能源。
有业内人士预计,在未来5~10年内,太阳能热发电将在我国实现商业化发展。需要指出的是,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若要实现完全商业化,则需要保证低成本的投资和技术上的高可靠性运行。当然,随着产业链的发展,批量化、规模化的实现,成本降低,我国整个光热发电产业的未来发展将更美好。
国家能源局方面认为,该项目的建成将充分实现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善当地的能源结构,对提升电能质量、满足宁夏电力需求,完善当地综合能源体系起到了支持作用,也希望哈纳斯的这一项目对我国太阳能热发电工程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希望建成一个技术先进、经济性好的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
技术和成本优势明显
太阳能聚热发电技术即CSP(ConcentratedSolarPower),依靠各式的镜面,将太阳的直接辐射(DNI)聚集并加热导热介质,热交换后产生高温水蒸气,推动汽轮机发电。
过去,国内光热发电产业发展由于缺乏政策扶持和企业的有效商业实践,市场几乎空白,这也导致目前光热发电的每度电成本为1.5元左右,高于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形式。
但众多业内专家指出,CSP与常规化石能源在热力发电上原理相同,电能质量优良,可直接无障碍并网。同时,可储能、可调峰,实现连续发电。更为重要的是,光热发电在热发电环节与火电相同,CSP更适合建大型电站项目,可通过规模效应实现成本迅速下降。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15年全球CSP累计装机将达24.5GW,五年复合增速为90%,到2020年上网电价有望降至10美分/千瓦时以下。
国内光热发展近年来开始备受政策重视,在国家发改委今年5月出台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太阳能光热发电位居鼓励发展的新能源门类的首位。
10年内突破千亿元
有关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建造一个主流的50兆瓦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站,设备(国产)投资额为每千瓦1.5万元左右。因此,若以2015年装机达100万千瓦,2020年达300万千瓦计算,“十二五”光热发电仅设备一项市场规模就可达150亿元,十年内设备市场规模可达450亿元。而随着未来10年内光热发电大规模商业化启动,这一市场的总投资规模可达千亿元以上。
华泰联合证券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王海生表示,尽管2015年光热发电装机目标被定为100万千瓦,但目前已公布即将实施的项目规模就达300万千瓦,在技术优势和政策扶持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下,未来5年国内光热市场的潜力有望超过预期。
更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与国内风电过去5年装机出现爆发性增长的情景类似,到2020年,国内光热发电的装机有望突破千万千瓦,市场规模可达千亿元以上。
据了解,目前国内市场涉足光热发电业务的公司主要分为系统集成和设备制造两大块。系统集成方面有大唐发电、天威保变和中海阳,设备制造商主要包括航空动力、金晶科技和南玻A等。光热发电市场的规模化启动将以设备市场扩容为首要表现,因此,未来5年这一领域的设备组件商将率先从中受益。
相关链接
宁夏:亚洲首座槽式太阳能-燃气联合循环发电站开建
近来,太阳能光热发电产业开始闪电崛起,各地都已开始或酝酿建设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而“十二五”期间,我国也将大力发展大阳能光热发电,装机容量未来十年达300万千瓦。分析指出,光热发电市场的规模化启动将以设备市场扩容为首要表现,因此,未来5年这一领域的设备组件商将率先从中受益。
10月12日,亚洲首个槽式太阳能-燃气联合循环(ISCC)发电站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破土动工,有望为中国太阳能热发电产业的发展提供新模式。
据了解,该项目由宁夏哈纳斯新能源集团投资22.5亿元建设,电站位于盐池县高沙窝毛乌素沙漠边缘,规划容量92.5兆瓦,预计2013年10月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预估年发电量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10.4万吨,与相同发电量的常规火力发电厂相比,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1万吨。
哈纳斯新能源集团总裁马富强介绍说,ISCC(即一体化太阳能联合循环系统)发电系统是将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与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相结合,利用太阳能和天然气发电后的高温烟气作为加热热源联合循环产生动力进行发电,可避免因自然条件造成的发电设施闲置问题,较常规槽式太阳能发电厂和常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厂总体热效率可提高25%。同时,“联合循环”保证电站成长时间稳定供电,可增加电网的安全性。
另外,电站投入使用后还有望改善当地生态,因为集热器可吸收遮挡阳光,可降低电站地区的地表温度和蒸发量,同时聚光镜的冲洗水漏入地面,将利于植物生长。自上世纪90年代ISCC系统研发投入使用以来,已在埃及、美国等国成功运营,证明该系统适用于光热和油气资源都较丰富的地区,在中国西部和北部地区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马富强说,此次该集团引进这一系统将为其在中国的大型商业化运作积累经验。
内蒙古:50MW槽式太阳能热发电项目核准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以内发改能源字[2011]2456号文件核准了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50MW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该项目位于杭锦旗巴拉贡镇境内,建设规模为50MW,安装槽式抛物面聚光反射镜和直通式真空吸热管,加设熔盐储能设施,采用空冷汽轮发电机组。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9.8亿元,建成后接入蒙西电网,经营期上网电价执行国家特许权中标电价0.9399元/千瓦时。该项目是杭锦旗首个太阳能开发利用项目,项目的建设对带动杭锦旗太阳能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青海:50MW光热项目暨试验基地开工
日前,投资25亿元的中广核德令哈5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暨试验基地开工仪式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与此相配套国家级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研发基地同时启动建设,这是青海省的首个光热发电项目。
据了解,德令哈5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作为我国第一批大型太阳能热发电商业化示范项目,将实现太阳能热发电站24小时全天候运行,电源稳定程度已接近火电。目前,该项目已取得青海省发改委同意,青海省科技厅也将其列入“123”科技支撑工程项目,并向科技部推荐为青海省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为推动太阳能热发电产业的发展,中广核集团还将在青海打造国家能源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发中心,计划在德令哈50兆瓦光热项目场地东侧规划建设一座集“产、学、研”以及培训、旅游为一体的国家级光热技术试验基地。目前,该试验基地一期工程已基本落实了建设条件。截至目前,中广核集团在青累计投资已达20亿元,预计到“十二五”末,在青投资将超过4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