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ne Magazine/光能杂志 & www.solarbe.com/索比太阳能光伏网 记者 刘珊珊编译)
9月16日,郭台铭刚刚完成山西大同新能源项目的揭牌;9月17日,郭台铭又现身江苏盐城阜宁县,出席富士康在当地的光伏基地项目签约仪式。根据规划,这两个项目的总投资高达1000亿人民币(其中山西项目投入900亿,江苏项目投入100亿),最终两大基地的规模为:多晶硅产能10万吨、太阳能电池及组件达到10GW。
在从未涉足的光伏领域,郭台铭豪掷1000亿元,底气何来?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表示,郭台铭之所以在光伏领域快速出手,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光伏产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未来潜力巨大,而目前国内光伏产业陷入低潮,正是鸿海“下海”的最佳时机。二是富士康在电子工业制造领域具有极强的实力,其成本控制能力无人能敌,这为富士康进入光伏组件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鸿海集团的利润水平却并不高,为了推动集团向“科技鸿海”的转变,郭台铭希望通过进军光伏产业建立自己的品牌。同时,为了稳妥起见,郭台铭选择了与香港协鑫集团合作。香港协鑫集团旗下的保利协鑫是位居全球前列的多晶硅生产企业,拥有良好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经验,这一优势与富士康的成本控制优势能够起到良好的互补作用。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郭台铭的大手笔投资预示着富士康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转变,但是在新能源的发展之路上存在着较多的未知因素,其一是产业风险,未来几年内光伏产业能否取得预期的发展存在疑问;其二是市场风险,从未涉足过能源行业的富士康能否将其原有的成本控制优势带入新的领域也存在疑问。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到2015年国内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1000万千瓦,到2020年有望达到5000万千瓦,“十二五”期间光伏产业有望迎来发展的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