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步的概念设想,到之后的产品研发,再到实际的并网发电,“光伏”从孕育伊始便备受人们的关注,无论是制造原料,还是制造工艺都与“高端科技”紧密联系,而就是这么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却在一时之间,如雨后春笋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据介绍,仅浙江就有近200家光伏企业,去年7个月的产能更是超过前年总产量的230%。
国家发改委于8月1日发布了《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这一政策的发布,无疑又给整个光伏产业打了一剂“兴奋剂”,但我国光伏产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味“兴奋剂”的“药效”又能维系多久?
中国更需要光伏
近年来,全球光伏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扩容的良好态势。据研究结果显示,在未来世界能源结构中,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2030年太阳能发电将占全球能源结构的10%,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25%,到2100年将达64%。
我国76%的国土光照充沛,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每年我国地表吸收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2.4万亿吨标准煤的能量,相当于2008年全国能源消耗总量28.5亿吨标准煤的842倍,与同纬度国家相比,与美国类似,但优越于欧洲和日本等地区,区域优势和资源丰富程度为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优越的发展前提和良好的市场环境,使得我国光伏企业取得了迅猛发展,竞争力不断增长,产品出口更是在最近几年内呈现快速增长。
据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2009年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额达154.4亿美元,同比增长147.75%,2010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增速不低于15%,今年的光伏产品出口比去年至少可以增长30%,甚至更高。
然而,虽然中国光伏产品占据国际市场的半壁江山,但在我国,光伏产品的应用却不尽如人意。相比于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中国在光伏产业的应用方面比较落后,2006~2008年,中国新增装机容量虽然有较大的增长率,但基数很低,2008年新增安装量只占全球的0.8%,而产量却占全球的32.9%;同样是新能源的应用,我国风电在2010年并网的装机容量是3108万千瓦,而光伏发电并网才20多万千瓦。
看似优越的发展前提与市场环境,为何我国的光伏产业却发展相对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