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的危机感
2008年10月6日,我国首个太阳能光伏学院——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挂牌成立。2009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江西省政府批准,江西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这也是全国首家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太阳能光伏学院在我国建立起来,从一个侧面看出,我国光伏产业的危机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核心技术在手,无法掌控市场主动权,面对危机只能被动“挨打”。大学和光伏企业进行的全方位合作,将有利于我国光伏产业的研发与研究,使我国光伏产业从“制造大国”逐渐走向“制造强国”。 2009年5月22 日,阿特斯阳光电力与常熟理工学院签订框架协议,双方将合作创办阿特斯太阳能光伏科技学院。
随着《新能源振兴与发展规划》、《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等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光伏产业在国内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相当可观,中国有望取代西班牙、德国成为全球太阳能产业的主要增长点,在我国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下,我国的光伏企业仿佛看到了无限的机遇。
面对迟迟未能启动的中国光伏市场,相关部门正在大力推进“金太阳工程”,试图利用这一杠杆来撬动国内光伏市场。2010年,国内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达到500MW,大大的超过了2009年同期水平。但是这并未改变总体市场规模偏小的现状,目前国内光伏企业90%的光伏组件产品仍然需要出口,国内光伏产业市场在外的现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观。
2010年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世界光伏产业迎来了一轮发展潮,中国各大光伏企业的产能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所以许多光伏企业开始扩产,来应对旺盛的市场需求。
但是,光伏企业要想建成光伏电池片和组件生产线,需要一段时间,这部分产能绝大多数会在2011年得到释放。根据相关数据预测,2011年国内主要光伏电池片和组件生产企业的产能扩张幅度基本上能够达到100%,而世界光伏市场对电池片和组件需求的增长不会超过30%,市场供求增速的失衡将导致行业开工率的大幅下降。
2011年,国内光伏行业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强者恒强的趋势更加明显。由于2011年世界光伏市场的需求将会出现大幅减少,市场的萎缩会使需求方将订单更多投向综合实力较强的光伏企业,中小型光伏企业获得订单的难度会大大上升,所以2011年不容乐观的光伏市场环境对国内中小型光伏企业带来的压力较大。
在中国极具吸引力的成本优势、良好的产业规模化生产基础和潜力巨大的光伏发电市场“感召”下,全球光伏产业重心已显示出从欧洲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以及德国削减光伏发电补贴更是加速国际先进光伏企业进军中国市场的进程,于此同时,三菱、三洋、三星、宏达电、鸿海、台积电等一大批传统工业巨头都宣布进军光伏,外资企业涌入之后,国内厂商的成本优势或将不再。
随着各种光环的褪去,光伏企业最终还是会以其本来面目示人,诸多的问题在激烈的竞争当中都会逐一显现。专家指出,在面对良好市场和有利政策时,还需长远处之,盲目的追寻市场热点终究会给企业带来损害,健全的产业链对于企业和整个产业才更为切实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