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汉能光伏有限公司前日在河源举行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设备M O VE- IN进场仪式,首批12车生产设备进场,标志着该公司将由基建逐渐进入生产运营,该项目计划五年内产能达到1GW(兆瓦)。相同类型的项目在国内四处开花,总规划产能为7.25GW,计划投资总额已经近1500亿元。
然而,最近欧洲发达国家纷纷削减对太阳能补贴,令太阳能产品价格遭遇行业低谷。汉能逾千亿元押宝太阳能电池,市场人士对其如何减低销售压力表示担忧。
河源基地推迟半年投入运营
据了解,在首批12车生产设备进场后,广东汉能光伏有限公司将用5—7天的时间,陆续对200车设备进行安装、调试,有望于近期实现第一片太阳能薄膜电池的生产下线。
根据规划,该项目总投资210亿元,五年内产能将达到1G W,届时将形成超过600亿元左右的销售额,初步形成粤东北地区低碳经济区域。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在2010年奠基时,汉能集团提出在当年年底实现第一片太阳能薄膜电池的生产下线。但至前天才安装生产设备,项目推迟了半年。广东汉能光伏有限公司负责媒体公关的陈先生以“因为日本海啸的原因,部门进口设备不能及时到位”为由,向南都记者解释设备推迟半年入场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汉能相同类型巨额投资项目在国内四处开花。根据汉能集团公开的投资项目,北至黑龙江双鸭山,南到海南海口,汉能控股薄膜电池生产基地目前已多达8个,总规划产能为7.25G W,计划投资总额已经近1500亿元。
与汉能千亿光伏版图规划同样受关注的是,投资资金从哪里来?
根据公开数据,汉能控股的年检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年末,公司资产总额为32.67亿元,负债总额为27亿元,净资产为5 .67亿元。如此资产规模及质量,如何支持千亿投资计划?
银行贷款或成为汉能控股的一条重要资金通道。根据银行通行的管理办法,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中银行贷款的比例上限为总投资额的70%。有业内人士称,个别投机企业夸大投资额至1 .4倍左右,银行贷款完全可以覆盖实际投资额。
记者发现,2009年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太阳能产业基地落户广东佛山,拟建成年产448M W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五年内产能达到1G W。该项目与汉能河源基地的五年规划规模一样,但投资额是30亿元,显然比汉能的210亿投入少得多。
截至记者发稿,汉能集团一直不愿就资金投入问题做出回应。
产品销售渠道受关注
在规划7.25G W产能时,汉能集团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是产品卖给谁?
亚洲开发银行高级能源专家沈一扬博士告诉南都记者,到目前为止,衰减率较高仍是非晶硅薄膜电池发展的瓶颈,以及转化率不是很好等等问题,使目前的光伏电站只有个别应用非晶硅薄膜电池,而且表现并不令人满意。2010年9月,国家第二次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结束,13家中标企业无一采用非晶硅薄膜电池。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公开的《光伏发电“十二五”规划》一组数据显示:“到2015年,国内的光伏装机容量目标将达到10G W,到2020年,目标至少要到50G W。”此前,业内公认的光伏发电“十二五”规划目标是“2015年我国光伏装机将达5G W,2020年将达20G W。”
新的计划尽管在原有计划上翻番,但汉能控股规划的7.25G W产能仍相当于2015年国家规划装机容量的四分之三。“的确是大手笔,这需要企业加大研究与开发。”沈一扬说。他建议,企业要多开发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相关用途,不要仅仅局限于光伏电站。
南都记者 龙金光 实习生 曾智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