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1年一季度,对于全球光伏产业而言,称得上又一个“寒冬”。虽然不至于像2009年金融危机肆虐下的那般严重,但在习惯了2010年同期的“意外之喜”之后,即使2011年一季度全球光伏产业的整体运行属于“理性和正常轨道的回归”,光伏从业者们都会轻而易举地将其定义为“寒冬”。
不过也难怪,全球光伏产业几大核心地带一季度所传递出来的信息,让人丝毫感觉不到春天的气息。
“太阳能电池价格跌势仍未停止,原本价格仍处在高位的多晶硅也敌不过市场价格的压力,报价出现明显下滑的迹象”、“太阳能电池厂业者为保利益,部分厂商已开始降低产能利用率,不再硬拼满载”、“因意大利光伏电价补贴削减政策未敲定,部分采购商持观望态度,导致从中国发往该地区的部分光伏组件近期滞留在意大利港口”。这或许就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终端市场欧洲,以及它的最大产品供应地中国,一季度光伏产业运行状况的缩影。
不仅是欧洲、中国这类目前的光伏核心地带遭遇了“寒冬”,新兴市场的代表印度也不偏不倚在2011年一季度遭遇了“现实的困境”。虽然早先推出的《国家太阳能计划》令人振奋,但现实的警告已经发出,资金缺乏将破坏印度政府在未来十年宏伟的光伏计划。而整个2011年一季度,都有印度光伏项目投资商关于“印度中央政府的光伏补贴缺乏新引力,投资回报率很低”这样的抱怨。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高级分析师Siro指出,由于包括欧洲、中国等核心地带,以及新兴市场印度在内的区域光伏产业景气度持续下滑,因此也有了2011年一季度全球光伏产业再遇“寒冬”的判断。或许从整体上来看,这种判断并无异议,但“寒冬”却并非是2011年一季度全球光伏产业的全部,至少在美国,光伏产业有点“风景这边独好”的味道。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自然非政策莫属。
与意大利等国家光伏政策的摇摆不定,甚至不断收紧相比,美国早在2010年底就确立了2011年相当具有吸引力的光伏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