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行业并非高污染、高耗能。”3月3日,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这种看法有历史的原因,也有人们认识上的误区。”
刘汉元已经在多晶硅行业摸爬滚打了很多年。2007年,他斥资50亿元打造了世界级多晶硅生产企业——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设计规模年产多晶硅1万吨。这个大手笔当时让业界不大理解。
曾有媒体报道,一些多晶硅企业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也有业内专家质疑多晶硅生产的高耗能,从而对以多晶硅为重要组件的光伏产业的前景并不看好。多晶硅和光伏产业是否高耗能、高污染?
大型、正规企业能做到无污染
“有部分公众曲解了多晶硅。”刘汉元细说多晶硅的缘起。
多晶硅是技术密集型产品,被喻为微电子产业和光伏产业的“基石”,它是横跨化工、冶金、机械、电子等多学科、多领域的高新技术产品,是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太阳能电池产业的重要基础原材料。
西方国家早就掌握了这项技术,并垄断了长达40多年。德国人上世纪50年代末就掌握了多晶硅技术,并广泛应用于生产半导体。他们对中国采用高度封锁策略,多晶硅技术既不转让,也不出售。迄今为止,我们的计算机和手机上的核心芯片几乎没有一片是“中国硅”制造的。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中国就在试图追赶这种技术。国家在相关研究院做了一部分投入,但由于当时的精细化工业水平有限,达不到相应的精度要求,大部分都很难做到全封闭循环运行,导致部分废气、废液、污染物的排放,也就是后来被诟病的“高污染”。
前几年,多晶硅价格高企,利润丰厚,导致大大小小的企业都一哄而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于是,有些企业只要经济效益,不讲环保,废气、废液、污染物排放听之任之,造成“高污染”。前者是客观历史原因,后者有人为因素。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光伏产业研究所副所长高宏玲持有类似观点。高宏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据工信部调查,多晶硅生产本身并不是高污染行业,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好循环生产及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就极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据专家介绍,在制造多晶硅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名为四氯化硅的副产品,它会污染环境,由于其回收成本高昂,有些小企业根本无法回收。
但对于大型、正规的多晶硅企业来说,实行全封闭管理,几乎实现零排放,也没有污染。“如果你到永祥多晶硅生产基地去看,全封闭运行,何来污染呢?”刘汉元欢迎记者实地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