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威尔逊中心中国环境论坛主任吴岚——
清洁能源合作是美中双赢的合作
本报驻美国记者 马小宁
能源是中美两国最早开展科技合作的领域之一。1979年,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访问美国,与美国总统卡特签署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其中包含30个双边环境和能源合作备忘录。近年来,两国在清洁能源上的合作呈加速态势。2008年,两国签署《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文件。2009年,在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双方宣布了一系列能源合作协定。两国领导人承诺将加强合作,为两国广泛应用清洁能源制定路线图;而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协议,则成为贯穿2010年两国清洁能源合作的主线。
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美两国智库举办第二届中美清洁能源务实合作战略论坛。双方众多高官、学者与会,使会议颇为引人注目。美国威尔逊中心中国环境论坛主任吴岚认为,这一安排,是美中两国政府高度重视清洁能源合作的最新例证,将极大地推动两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
吴岚将清洁能源市场比做一张“大饼”。这张“大饼”具有32万亿美元的市场潜力。面对这个巨大的市场,两国间有竞争,但更多的是合作机会。由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因素,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两国合作可以把市场做得更大,具有世界意义。
吴岚对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取得的成就赞不绝口。她认为,中国在创建全球清洁能源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正成为开发使用清洁能源的领导者。这得益于中国政府制定了明确的能效、可再生能源等政策,而政策的连续性为企业投资清洁能源创造了必要条件。
吴岚告诉记者,去年发生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趣事之一是,人们纷纷谈论“美国在清洁能源方面正在落后于中国”。也有人认为“中国在窃取美国的绿色岗位”。她认为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因为工作岗位不能靠“偷窃”,只能靠“创造”。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产品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生产并不重要,统计数据显示,75%的绿色岗位由安装使用地创造。美国安装中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等清洁能源产品,也同样能创造更多的绿色岗位。
吴岚认为,美中两国发展清洁能源合作,既有迫切的现实需要,也有各种有利条件。中国要变绿,美国也要变绿。10年后,美国1/3的火力发电厂要淘汰,到2050年,由于设施老化,包括核电、水电、火电在内的全部现有电厂都需要更新。中国为了应对迅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不断研发新的清洁能源,已成为绿色技术的大实验室,从而降低了研制清洁能源的成本。这正是美国所需要的,因为开发一个巨大的清洁能源市场的挑战之一,就是低廉的成本。美国在法规、执法以及个别技术方面拥有优势,同时也是中国清洁能源产品出口的大市场。两国政府都充分认识到,清洁能源合作是双赢的合作。
技术转让及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曾一度阻碍着美中两国技术合作的步伐。吴岚认为,这在今天已不是问题,不仅因为中国已形成自己的开发能力,更因为两国政府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合作方式,2009年建立的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就是这一全新合作的体现。根据合作协议,两国将平摊费用,共担成本。来自两国能源实验室、高校、非政府组织的科学家、技术人员将开展包含技术合作和政策研究的联合研究。双方合作研发第一阶段的重点将集中在提高能效、碳捕捉和存储,以及电动车、绿色建筑等领域。吴岚预言,在这种新的合作形式下,将非常可能形成两国共同拥有专利的技术。
(本报华盛顿1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