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锡林浩特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大力发展绿色能源经济为重点,按照提升优势特色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并重、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举、加快发展速度与提高质量效益并行原则,创新机制,绿色发展,使全市呈现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喜人发展态势。
(一)在绿色保护下推动能源经济。绿色,是草原生态、草原经济发展永恒不变的主题。面对转型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各族人民实现繁荣富裕的强烈愿望,锡林浩特市依托技术进步和资源开发,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着重培育了煤、电、油、肉、乳、矿六大优势特色产业。近三年,锡市引进实施重大工业项目217项,规模以上企业累计达到93户,神华、大唐、蒙东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加大在锡投资力度,推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1亿元,工业增加值连续两年保持了25%以上的增速,工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了60%。
如果说,这是锡林浩特市在坚持工业快速发展与坚守绿色生命线并重前提下,实行“加减法”中的“加法”亮点,那么,该市所施行的“减法”,更加为人称道。以煤电、煤化工、石油三大重点产业为主的能源经济,关联着四大露天煤矿的开采和数千万吨煤炭转化、近百万吨石油生产的规模以及一系列产业链条。任何一个生产环节的粗放经营或管理都可能带来环境的显著恶化。因此,锡林浩特市把环境保护作为对所有入驻企业设下的最高门槛儿,设下三重“防护墙”,层层把关: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通过《锡林浩特市区粉尘污染治理的决定》将环保列入立法程序;市委、政府出台《锡林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与企业签订责任状细化环保措施;同时要求运输道路洒水降尘,运输车辆加盖苫布抑尘,环保部门则组织专门力量24小时巡查,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位于市区北部的胜利煤田露天煤矿开采区,先后有神华、大唐、蒙能公司等5家企业在这里进行露天开采,在市委、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各开发企业切实履行“绿色生产,环保作业”。几年来,累计用于植被恢复和污染治理的金额达2亿多元,绿化面积590万平方米。2009年,沙障建设达106万平方米,生物芭铺设50.5万平方米。为了探索在排土场上尽快恢复植被的新途径,锡林浩特市乌煤公司与生态欧李植物公司合作研发的“生态芭”技术,受到美国专家的高度重视并获得国家专利。而神华、大唐在实现了污水完全无害化处理和零排放后,正在筹划建设国际一流的旅游观光生态环保型露天矿,实现“用乌金、换新绿”的生态和谐使命。
尘土飞扬的场面不见了,严格管理换来了碧水蓝天。2009年,全市空气质量为二级或好于二级的天数达310天,占总天数的97%。空气质量三级天数11天,占全年天数的3%。资源开发不仅给该市带来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更给城乡居民带来了清新宜居的城市环境,不断增强着草原明珠的神奇魅力。
(二)在绿色理念指引下实现产业多元。锡林浩特市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但褐煤的低热值、长距离运输需求,却大大限制了资源的开发。针对有利资源贮备下的不利因素,市委、市政府进行了深层次的理性思考,以产业多元、产业延伸、产业升级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科技产业等一批绿色项目遍地开花。2009年4月,大唐国能褐煤干燥项目投入建设,这项褐煤提质技术,通过深度干燥,将煤炭中的水分脱除,使褐煤发热量提升到每千克5000大卡以上,有效解决褐煤发热量低运输成本高的难题。与此同时,神工机械制造企业也依托褐煤开发市场落户锡林浩特市,制造褐煤干燥设备。2009年9月灰腾梁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实现并网发电,10月,以生产风机叶片为主的汉德风机叶片项目投入生产,锡林浩特市以煤机、风机、矿山车辆、工业电器装配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在全盟率先取得突破。依托褐煤资源,以多晶硅、单晶锗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加速推进,2007年,总投资额达28亿元的蒙东能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锗工业园项目在锡林浩特市启动,锡林浩特地区已探明锗储量3226吨,占全国可开采锗资源储量的65%,占世界探明储量的38%。随着锗、硅产业链的拉长,光伏产业和光电子产业将落地生根。红外光学镜头、摄像仪、高频晶体管、太阳能电池、大功率锂电池等将使锡林浩特市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光伏、光电子产业制造基地和“世界锗都”。据了解,锗工业园一期工程将于今年8月正式投产,一期工程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15亿元,利税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800个。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成为锡林浩特市推进绿色发展的核心,2009年机械制造、高新技术和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44%。
随着以绿色能源经济为主的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锡林浩特市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60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24.8亿元。2009年,在GDP增长20.5%的情况下,每万元GDP能耗下降6.39个百分点。并在地方财政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的同时,加大了对畜牧业的反哺力度,三年来农牧业实施集约化、产业化项目110项,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年均增长70%。草场围封面积近60%,禁牧、休牧、轮牧面积覆盖全部可利用草场,牧草高度、植被盖度较2002年分别提高了20厘米、10个百分点,草原生态取得了“总体遏制、局部好转”的阶段性成效,恢复到了1978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