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硅片,没有由于 B-O 键所带来的 LID 现象;在性能上,其载荷完全媲美 PERC 同版型载荷性能;通过实测数据对比,异质结组件相较于 PERC 双面组件发电量增益约 5%~10%,在高温环境下 工厂首片异质结薄片电池片成功下线,以及二期工程的同步布局,公司低碳高效系列产品产能将进一步完善,叠加东方日升光伏电池片、光伏组件及相关产品制造的技术水平、自动化水平、成本控制等核心竞争力,公司全球市场份额
以异质结和TOPCon为代表的钝化接触电池继续提效(Fraunhofer ISE 相关数据显示TOPCon实验室效率已提升至26.0%),未来PERC市场份额将开始逐步降低,而异质结和TOPCon将 稳步增长。
倪志春介绍,PERC电池,目前量产效率在22.8%以上,距离24%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硅片尺寸从156.75发展到现今的182、210,乃至未来更大的尺寸空间,但硅片尺寸不会无限大,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