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刚光伏酒泉基地异质结电池研发中心再次取得重大突破,推出了全新型号JGYC-210-18BB HJT双面微晶电池,其转化效率最高可达25.6%。
2023年9月27日北京化工大学谭占鳌于AM刊发具有双功能传输和保护层的透明复合电极用于高效稳定的单片钙钛矿/有机串联叠层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成果,溅射氧化铟锡(ITO)具有高导电性和优异的透射率,作为复合电极引入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中。
2023年9月22日慕尼黑工业大学Peter Müller-Buschbaum&剑桥大学Richard H. Friend于AM刊发一种实用的老化处理策略来制备高重复性和高质量钙钛矿薄膜的研究成果,报道了一种简便实用的老化处理(AT)策略来调节钙钛矿晶体生长,以产生具有改善的均匀性和全覆盖形态的足够高质量的钙钛矿薄膜。
据《科技日报》消息:英国《自然·能源》杂志近日发表的最新研究,一组国际联合团队报告成功制造了钙钛矿/硅双层单片电池。在室外条件下,双面串联太阳能电池实现超出任何商用硅太阳能电池板的效率。这也是首次通过实验清晰证明了双面串联装置效能优越的证据。
近日,由三一硅能装备公司研发的PECVD和PVD组建的异质结试验线,异质结电池最高效率首次突破25.29%。
经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认证,仁烁光能在30cm*40cm钙钛矿组件上实现了19.42%的第三方认证转化效率,组件制备所有工艺与150MW量产线兼容,且内部已通过IEC61215可靠性测试,这是仁烁光能在钙钛矿产业化上取得的一项重大进展。
今日获悉,由福建金石能源有限公司与高效太阳电池装备与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同研制的HBC(混合型背接触异质电池)组件,经全球权威机构TUV北德测试认证,组件全面积转换效率达到了24.88%,再创全尺寸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转换效率世界纪录!该组件采用金石能源自主研发的高效HBC电池,结合了科学先进图形化设计、低损伤划片技术、低温互联工艺以及BC电池高密度封装方案。
苯基-C61-丁酸甲酯(PCBM)仍然是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最常用的电子传输层。然而其电性能和钝化能力不足限制了器件的性能。鉴于此,2023年9月15日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崔光磊&逄淑平于AEM刊发基于N掺杂PCBM的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VOC超过1.2V:界面能量对准和协同钝化的研究成果,在PCBM中引入适量的n型聚合物N2200可以同时增强PCBM的电性能并钝化分布在钙钛矿表面的缺陷。
据报道,韩国浦项工科大学(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一组研究人员近期通过利用三种不同的钙钛矿阳离子工艺开发出了世界级的钙钛矿晶体管,这将重塑半导体技术。
由于钙钛矿层的缺陷,机械耐久性和长期运行稳定性是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f-PSC)商业化的关键因素。鉴于此,2023年9月13日宁波材料所李伟&葛子义于EES刊发分子偶极子工程辅助应变释放,用于机械坚固的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成果,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分子偶极子的-CN添加剂,包括2'-氟-[1,1'-联苯]-3,5-二甲腈(1F-2CN)、2',6'-二氟-[1,1'-联苯]-3,5-二甲腈(2F-2CN)和2',3',4
最近,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生物过程技术研究所(QIBEBT)的研究人员对三元有机太阳能电池(TOSC)的材料进行了改良,使其达到了与传统太阳能电池类似的效率。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杂志上。
2023年9月7日香港城市大学叶轩立于AM刊发优化高效太阳能电池宽带隙混合卤化物钙钛矿的结晶的研究成果,引入了一种多功能苯乙基乙酸铵(PEAAc)添加剂,它通过调节混合卤化物结晶速率来增强均匀的卤化物相分布并降低钙钛矿薄膜中的缺陷密度。这种方法成功开发了高效的宽带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减少了开路电压损失并增强了稳定性。
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友好功能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吴季怀教授课题组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该研究成果“NaHCO3-induced porous PbI2enabling efficient and 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InfoMat(IF: 25.405,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并成为该期的封面文章。
近日,一道新能收到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NPVM)最新N型TOPCon高效电池的认证报告,搭载一道新能自主研发的TOPCon4.0核心技术的电池效率再创新高!大面积电池(面积为333.4cm2)的效率突破26.33%,打破了一道新能今年5月创造的24.24%的效率记录,再创大面积TOPCon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