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装单层(SAM)被广泛用作载流子传输中间层,以实现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然而,由于自组装单层吸附对复合氧化物表面化学的敏感性,在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铟锡,ITO)表面实现均匀且无针孔的单分子层仍然具有挑战性。鉴于此,2023年7月12日宁波材料所Zhiqin Ying&杨熹&叶继春于AFM刊发ITO表面的重构增强了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高密度自组装单层的吸附的研究成果,采用氢氟酸和随后的紫外线-臭氧处理,通过选择性去除不需要的末端羟基和水解产物来重建ITO表面。这可以显著增加ITO表面活性和面积,从
在钙钛矿光伏电池界面形成的适当异质结将极大地帮助有效的载流子提取和传输。对于n-i-p器件,钙钛矿的薄膜质量受到电子传输层(ETL)和钙钛矿层之间界面特性的影响。鉴于此,2023年7月12日苏州大学王照奎于Nano Energy刊发前电场实现高效钙钛矿光伏发电的研究成果,将基于背表面场(BSF)技术概念的“前表面场”引入钙钛矿光伏发电中。通过在ETL和钙钛矿层之间的界面添加有效的n型分子缓冲层(萘,2,6-萘二甲酸(2,6-NDA))来优化器件的能带排列。界面处产生的电场使界面接触更加完美,有效抑制界面电
瑞士洛桑理工学院Christophe Ballif 及Xin Yu Chin团队在2018年报道了一种混合两步沉积方法,将热蒸发和旋涂相结合,以使钙钛矿层均匀地涂覆在微米级金字塔结构硅上,从而形成了前后两面都具有纹理结构的钙钛矿/晶体硅串联太阳能电池(DOI:10.1038/s41563-018-0115-4)。尽管这些串联电池由于正面金字塔纹理而具有较高的光电流,但非辐射复合损失仍然很大。
近日,凭借行业领先的TOPCon 3.0工艺路线及系统化、精细化、精准化的产线管控,正泰新能新建基地仅23天完成TOPCon电池从量产出片到高效量产的爬坡飞跃,TOPCon电池量产平均效率突破25.6%,电池中试线批次最高平均效率达到25.85%,引领行业n型TOPCon电池效率,彰显“新能加速度”。
可印刷平面碳电极作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的背面触点,有望取代热蒸发金属。然而,碳电极PSC(c-PSC)的功率转换效率(PCE)明显落后于其金属电极对应物。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Christoph J. Brabec、Tian Du等人提出了一种空穴传输双层(HTbL)结构,以同时提高c-PSC的填充因子和开路电压。
最新消息,德国柏林亥姆霍兹中心 (HZB)的科学家声称已经研发出一种钙钛矿/硅串联太阳电池,认证效率突破32.5%,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效率!据悉,该记录已获得美国能源部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的权威认证。在此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