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沙特红海新城项目为例,该方案支撑了100%新能源供电的微电网稳定运行近2年,可用度达 99.99%(年均断电时间不足1小时),并成功通过高低电压穿越、局部电网短路等故障考验。这意味着光储系统首次从“电力提供者”转变为“电网支撑者”。这也成为华为技术领先性的最佳印证。
对行业而言,FusionSolar 9.0可推动三大变革:
一是技术路径升级:推动产业从“单纯发电”转向“电网支撑者”。例如在我国青海的项目中,华为构网型储能相比传统调相机,全生命周期的成本较传统方案可降低1亿元,且电网支撑性能更优。
二是市场模式重构:推动惯量支撑等服务商业模式落地。其核心在于通过构网型光储技术将新能源系统从单纯的“发电设备”升级为具备电网主动支撑能力的“高价值服务解决方案”,创造全新的商业变现路径。
三是新能源渗透率突破:解决高比例新能源并网时的电网稳定性难题,为全球发电低碳化进程提供技术底座,例如菲律宾3.5吉瓦光伏+4.5吉瓦时构网型储能项目要求实现13小时恒功率输出,选择了华为方案,也将成为光储稳定电源标杆。
中能传媒:华为强调全场景光储构网,这对电力系统和行业有何意义?华为的独特优势体现在哪里?
周涛:全场景光储构网的本质是“为新型电力系统注入韧性”。
在发电侧,它可以解决如西部新能源远距离输送消纳、稳定问题;在输配电侧,填补去煤电后惯量缺失(传统火电机组每台天然提供惯量支撑);在用电侧,保障西藏、新疆等弱电网区域的供电可靠性。
对行业而言,这一模式打破了“新能源=不稳定电源”的固有认知。以德国为例,其新能源渗透率超60%却未出现消纳和电网稳定危机,关键在于光储构网技术与辅助服务市场的结合——这正是中国电力系统转型的方向。
华为的优势体现在技术闭环能力、全球实证案例和积极参与行业标准三方面。
技术闭环能力:从芯片级算法(如毫秒级惯量响应)到系统级架构(组串式储能架构),再到 AI智能体(风光储智能体实现运维效率提升与收益优化),形成全链条技术护城河;
全球实证案例:红海新城微电网、菲律宾GW级构网型光储等项目,覆盖强电网、弱电网、独立微电网等全场景;
积极参与行业标准:我们在全国首批构网型系列国标的制定中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和成功实践经验,推动从“实验室理想参数”转向“复杂场景适配”,如参与了2300余项测试方案的设计,其技术指标(如惯量常数、多机并联能力)超越国际标准,反向推动全球构网型装备测试体系建立。
中能传媒:在光储行业中安全是核心挑战,华为如何践行高质量战略?
周涛:华为将安全视为“产业生命线”,从三方面构建体系。
第一个方面是架构创新:从“串联风险”到“组串安全”。
传统储能系统将5000个电芯串并联,单一电芯热失控易引发连环事故。华为采用组串式架构,将100个电芯作为独立管理单元,通过物理隔离与智能监测,确保电池包级热失控不扩散。红海项目并网运行近2年零事故,验证了该架构的可靠性。
第二个方面是全生命周期管控:从电芯到电网的 “零漏洞”。
前端筛选:对全球电芯供应商严格筛选认证,严格把控制造一致性(如 PPM级失效概率控制);
制造环节:引入 AI视觉检测,对电芯卷绕、隔膜穿刺等关键工序进行 100% 在线监测;
运维阶段:风光储智能体通过 24小时数据采集与 AI 分析,提前识别热失控隐患,将故障概率降低至最低。
第三个方面是行业警示与生态共建。
全球储能事故频发的根源在于 “重成本轻安全”。华为坚持高质量战略,通过长生命周期性能保障与零事故记录,提供储能长生命周期最优度电成本。目前,华为正推动行业建立 “安全白皮书”,将自身标准转化为产业共识。
中能传媒: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中,华为的全球布局进展如何?
周涛:华为的布局遵循“需求驱动、技术先行”原则。目前以三个方面为抓手。
海外市场的突破。欧洲市场走在构网技术前沿,华为已参与德国、瑞典等辅助服务市场,其构网型储能在德国的项目收益较传统储能高30%。在菲律宾,3.5吉瓦光伏+4.5吉瓦时储能项目成为东南亚首个“恒功率稳定电源”,电价达16美分/千瓦时(普通新能源电力交易价仅6美分)。
针对弱电网国家,如刚果金等,华为推出“光储柴”混合解决方案,在保障电网稳定性的同时,逐步替代柴油发电,降低用电成本40%以上。红海新城项目更成为“沙漠零碳城市”的标杆。
标准与生态协同。我们联合中国电力工程学会、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制定了构网型电源测试标准,推动国网企标向国际输出。截至目前,已经在青海、新疆项目中验证了高海拔、低温环境下的技术适应性,为西部新能源基地建设提供支撑。
从 FusionSolar 9.0的技术突破到全场景构网战略,华为正在重新定义光储产业的边界——它不再仅是能源生产者,更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者。在全球碳中和与电网转型的交汇点上,华为数字能源愿以技术实证与标准引领,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可复制的标杆方案。
索比光伏网 https://news.solarbe.com/202506/30/390871.html
本站标注"来源:碳索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作品,均属www.solarbe.com合法享有版权或已获授权的内容。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转载、复制、传播等方式使用。
经授权使用者,须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在显著位置标注来源,不得修改内容。违规者将依据《著作权法》追究法律责任,本站保留进一步追偿权利。
7月2日,广东省汕头市自然资源局发布《关于激活土地要素助力“百千万工程”的通知》,要求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优先保障重点产业,通过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村庄规划调整村庄建设边界、公共服务和公用设施布局,优先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科教文体卫以及具有特定选址要求的产业项目,开展规划评估优化调整用地布局。
2025年7月6日,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晶光电”)技术研发中心(CNAS认可实验室)成功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定期复评审。此次顺利通过,标志着该中心在管理体系、技术能力和检测水平等方面持续符合国际标准要求,其检测结果继续获得全球互认资质,为亿晶光电产品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权威技术支撑。
今年以来,“双碳”目标加速推进,国家发改委136号文、发改能源357号、发改办体政394号等重磅政策接踵发布,全面深化新能源全量上网,6月1日差价机制电价实施后,新能源电站不再具备保障性托底收购收益,市场化改革成为绿电应用的转型重点。光储市场扩张中,风光固有的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等特征,让输配平衡难度持续上升,叠加消纳压力的不断增大,电网调节亟需智慧统筹主体参与进来,在此背景下,虚拟电厂应运而生,基于新型电力系统结构的完善,数字电厂可完成对电力市场化交易各方的协同管理,运用现代化信息通信及AI控制技术,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正从陆地走向深蓝。近日,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建成投用,该项目是我国首个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这道矗立于黄海之滨的"蓝色长城"不仅标志着我国在海洋新能源开发领域实现关键突破,更彰显了技术创新赋能能源革命的深层逻辑。
索比光伏网获悉,天合光能(SH 688599)于7月8日晚间发布公告,宣布公司高管团队职务调整。原副总经理丁华章因工作调动原因不再担任该职务,未来将专注于子公司天合富家的运营管理工作,拟任天合富家副总经理,并继续担任该公司董事。此次调整旨在优化管理分工,强化天合富家的业务发展。
2025年7月,澳大利亚最大太阳能系统报价服务平台SolarQuotes公布了“光伏/储能品牌半年度评级”结果,隆基荣登“光伏组件品牌榜”TOP1。这一成绩不仅再次印证了隆基在澳大利亚市场的品牌实力,更为中国光伏企业的全球化发展树立了标杆。
近日,大湾区首个钙钛矿光储充一体化示范项目——“御电超充”站,在深圳坪山成功并网并正式投入运营,其中极电光能和深圳现象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负责钙钛矿组件及立面光伏部分,推动新型光伏技术的示范应用落地。
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京召开第十五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专题聚焦快速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括华晟新能源在内的14家中国光伏龙头企业及行业协会齐聚一堂,共商行业破局之道。工信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主持会议并强调,要坚决遏制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引导行业向技术创新和价值竞争转型。此次会议是国家层面继2023年11月专项座谈会后,再度释放的“反内卷”强信号,为光伏产业供给侧改革注入新动力。
全球首个在高海拔、极低温、弱电网场景下成功应用的构网型储能电站——西藏改则30MW光伏+6MW/24MWh构网型储能项目,凭借华为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系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该项目不仅破解了高海拔、弱电网地区新能源并网的技术难题,更展示了华为数字能源在构网型储能技术领域的领先实力,为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更优实践。
在当今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下,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已成为企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港股上市企业协鑫新能源(00451.HK)作为全球清洁能源领域的重要参与者,不仅在ESG领域持续投入,为全社会积极贡献,还在近年形成并落实“光伏+天然气”双主营业务发展战略,其双驱动转型成绩斐然。
近期,英国能源供应商OVO发布了一个气候转型计划并表示,如果不改变政策,将阻碍英国实现净零目标的进程。“我们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呼吁政府进行适当改革。”除了成本和经济激励之外,OVO发布的计划还呼吁加强行业合作,以增加英国的热泵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