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媒《金融时报》当地时间6日报道,近年来,随着美国不断加大对中国制造商的无理打压力度,印度公司正试图借机填补华盛顿因恶意限制中国太阳能出口产品而留下的市场缺口。
然而,现实情况是,印度在贸易和技术上日益依赖于中国,让中国制造业反倒变得更加不可替代的同时,美国的对华关税政策也在面临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境况,拜登政府大力推行的补贴措施无法吸引印度制造商赴美投资,结果只落得一场尴尬的独角戏。
《金融时报》报道称,无力与中国制造商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竞争,华盛顿一再无视中方警告强推保护主义措施,陆续推出了一系列限制措施。最新的一项包括上周美国商务部拟议对东南亚四国出口的太阳能产品征收高额关税,矛头直指在此布局的中国企业,目前美国大部分的太阳能电池板进口都来源于此。
这番扰乱正常贸易市场的鲁莽操作,迫使一些制造商和开发商将目光投向该地区以外不受关税限制的市场。行业咨询机构伍德麦肯兹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和东南亚等主要中心以外国家的电池制造业务将增加一倍以上,其中印度将占新增产能的40%。
报道援引彭博社的数据称,去年美国从印度进口了价值超过18亿美元的太阳能电池板和组件,前一年这一数据仅为2.5亿美元。这番势头使得游说团体 “印度全国太阳能联合会” 的首席执行官宣称:“在印度,不存在不考虑出口的模块化制造商。”
这个游说团体的成员包括阿达尼集团、塔塔电力和ReNew等印度大型制造商。作为印度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公司之一,对于中企遭美国恶意排挤所留出的市场空间,ReNew的首席执行官苏曼特·辛哈毫不掩饰觊觎之意。他对《金融时报》说,随着华盛顿减少对中国供应的依赖,印度太阳能组件的需求将会增加。
“有必要实现多样化,就绿色技术供应链而言,印度实际上可以成为中国之外的另一个选项。”辛哈补充称,ReNew正在考虑从印度的太阳能工厂向美国出口产品,但仍需等待美国出台关税规定,“印度将填补这一空白。”
但事实上,想要做中国产品的“平替”,本身面临诸多经济问题的印度不光难以实现这一愿望,反而还会让中国制造业变得更加不可替代。
美媒《华盛顿邮报》早前曾援引贸易数据和经济人士的分析报道称,随着印度加大智能手机、太阳能电池板和药品等商品的生产,印度经济自身对中国进口的依赖程度也随之增加,尤其是在这些产品所需的零部件方面。
在提到印度太阳能电池板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时,《华尔街邮报》指出,相对应的是,印度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国太阳能电池的依赖程度。根据彭博社2023年底的一份数据,在加速对美国出口太阳能产品的同时,2021年至2023年期间,印度从中国采购了一半至全部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例如组件、电池、晶圆片和太阳能玻璃。
而且,尽管印度一直在努力为制成品生产自己的零部件,但在印度政府推行“自力更生”战略之际,印度经济发展却越来越依赖外国技术知识,尤其是中国技术知识。
这也导致了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状况:许多印度分析人士正在主张,为了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印度可能需要继续依靠与中国的关系。印度工业界代表敦促政府放宽对中国技术人员的签证限制,印度政府首席经济顾问也提议放松对中国投资的限制。
他在一份最新经济调查报告中也不得不承认,“为了促进印度制造业并让印度融入全球供应链,印度不可避免地要让自己融入中国的供应链。”
《华盛顿邮报》认为,对于致力推动供应链多元化,以及“降低”对华商业关系风险的美国政策制定者来说,这种动态是一种现实考验。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拜登政府高级官员坦言,认为目前可以将来自中国的东西排除在美国供应链之外,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金融时报》也指出,尽管为了围堵中国太阳能产品,近年来拜登政府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征收关税和所谓的反规避关税,以“强迫劳动”为由扣押中企出口产品,甚至不惜沿用特朗普政府时期的政策……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然而美国的太阳能电池板进口量仍创下历史新高,廉价的进口太阳能电池板也在帮助美国电网加速转型中起到重要作用。雪上加霜的是,包括VSK Energy在内的几家印度制造商还纷纷推迟或取消了在美国的建厂生产计划。
彭博社的高级分析师波尔·莱斯卡诺认为,这意味着关税政策没有起到作用,而拜登政府推行的《通胀削减法案》所提供的补贴也不足以吸引印度制造商赴美投资,因为“他们实际上没有找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的合适的商业和供应链环境。”
此外,《金融时报》还提到,不少行业高管和分析师也担忧,在免征关税市场建设生产线的计划,可能会导致美国政府在关税问题上玩“打地鼠”的游戏,或将在未来危及在这些国家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投资付出。
“虽然我们承认国内制造商在短期内面临充满挑战的市场格局,但仅凭这些措施并不能解决我们的宏观挑战。”美国太阳能工业协会主席霍珀对有关关税政策表示反对,“我们需要有效的解决方案来支持美国太阳能制造商,同时帮助我们以相应规模和速度部署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和满足美国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责任编辑:泡泡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