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3-12-20 15:27:50 作者:编译:新睿
来源:Wood Mackenzie
美国海关边境保护局(CBP)最终向美国放行了非新疆产多晶硅制造的光伏组件
正泰新能(Aastronenergy)公司日前证实,美国海关边境保护局(CBP)在今年11 月放行了其扣押的一部分采用中国多晶硅制造的光伏组件。这一举措标志着一个重大的转折。自从美国所谓的《强迫劳动预防法案》(UFLPA)于2022年年中实施以来,美国海关边境保护局(CBP)只放行了由Hemlock、Wacker Chemie和OCI采用欧洲、美国和东南亚生产的多晶硅制成的光伏组件。而如今允许采用中国多晶硅制造的光伏组件进口,有可能显著地增加美国光伏组件供应。
中国在全球光伏供应链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在整个光伏价值链上,中国主导着全球光伏制造业。虽然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硅片、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的产能在不断扩大。但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几乎没有新建多晶硅工厂的计划。生产多晶硅耗费需要大量能源,并产生危险废物,因此计划在美国建造此类制造工厂的制造商面临着漫长的开发时间和高昂的资本支出。
中国光伏产业具有这样的优势的独特之处在于,强大的激励措施和较低的能源成本促进了其多晶硅行业的发展。因此目前占全球1177GW多晶硅产能的85%,这一主导地位将在未来几年内进一步加强。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多晶硅产能份额将从2023年的15%缩减到2026年的12%,其中大部分产能将用于电子行业,而不是光伏行业。
图1中国2023年各省生产的光伏产品(GW)
在UFLPA法规于2022年年中生效之后,美国大幅减少进口中国生产的多晶硅。
是什么阻碍了中国多晶硅进入美国?
美国这一旨在防止可能由强迫劳动制造的商品进口的政策,阻止了采用中国多晶硅制造的光伏组件进入美国市场。这始于2021年,当时美国商务部发布了扣留与释放令(WRO)。该命令禁止进口到美国的所有原材料、中间产品和制成品中含有强迫劳动制造的产品。
2022年,美国海关边境保护局(CBP) 实施的扣留与释放令(WRO)将其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与中国新疆地区有关的商品。
扣留与释放令(WRO)和《强迫劳动预防法案》(UFLPA)严格限制了能够进入美国市场的光伏组件和光伏电池,因为这些组件中的绝大多数使用来自新疆的多晶硅。在《强迫劳动预防法案》(UFLPA)通过后不久,美国海关边境保护局(CBP)开始扣押从中国进口的光伏组件。
然后,光伏组件制造商面临着修改多晶硅采购策略和证明多晶硅和石英岩可追溯性的复杂任务。使用欧洲多晶硅制造的光伏组件成为美国第一批成功通关的产品,但对于使用中国生产的多晶硅的光伏组件来说,通关之路更为复杂。
为什么中国多晶硅组件的进入与美国光伏产业相关?
正泰新能公司这批货物通过美国海关的消息值得关注,因为这可能会降低美国光伏市场中光伏组件的价格。除了贸易制裁之外,自从2022年年中以来推动美国光伏组件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采用非中国生产的多晶硅制造的光伏组件供应不足。《强迫劳动预防法案》(UFLPA)和各种其他贸易政策措施阻止了美国采用价格低廉的光伏组件。
非中国生产的多晶硅的价格比中国生产的多晶硅高出7美元/kg~10美元/kg,相当于高出正常生产价格的一倍。正泰新能公司的这些光伏组件通关预示着未来包含中国多晶硅的光伏组件将会进入美国光伏系统。假设有更多这类光伏组件进入美国,将会降低美国安装光伏系统的成本。使用中国多晶硅将使光伏组件制造成本降低0.02美元/W~0.04美元/W,降幅达到10%~20%。如果节省的成本以最终价格直接传递给客户,一些东南亚国家出口的一级光伏组件可能很快就会跌破0.30美元/W的门槛。
美国光伏制造商将如何与进口光伏产品竞争?
现在判断正泰新能公司的光伏组件通关是否会导致中国生产多晶硅稳步进入美国市场还为时过早。然而,如果更多的中国多晶硅进入美国光伏市场,美国光伏制造商可能需要适应廉价进口光伏组件的到来。
光伏系统安装商可以通过采购低成本的中国多晶硅组件来提高成本竞争力。然而,有一些不同的关税适用于中国生产的零部件。第301条款关税仍然适用于中国的硅片和光伏电池。此外,从2024年6月起,在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使用中国硅片生产的光伏电池将被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除非供应商能够证明他们没有规避产地和来源。因此,即使硅片和光伏电池使用中国多晶硅制造,无法采购非中国生产的硅片的光伏组件制造商降低成本的能力也有限。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在中国以外生产硅片,它们通常将这些硅片用于生产自己的下游产品。这些制造商将有可能生产出最具成本竞争力的光伏组件。
其他制造商将继续致力于尽可能使用非中国生产的光伏产品,包括使用非中国生产的多晶硅。这些供应商将自己定位为美国光伏市场的最可靠的供应商,而不是成本最低的供应商。这些公司将不得不告知客户,降低贸易政策风险将会远远超过与美国国内采购相关的成本溢价。